8月2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地火轉移軌道的首次中途修正,離火星越來越近,離地球則越來越遠。
據悉,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正在以每天約30萬公里的速度遠離地球,也就是一天走出接近一個平均地月距離(38萬公里)。
隨著距離的拉大,信息傳輸延遲逐漸增大,加之太空環境復雜陌生,天問一號的飛行軌道計算與以往任務相比,需要考慮更多、更復雜的要素。
后續,天問一號還將經歷深空機動和多次中途修正,飛行6個多月才能抵達火星附近,然后通過制動被火星引力捕獲進入環火軌道,開展著陸火星的準備和科學探測等工作。
根據國家航天局此前披露,天問一號在火星軌道上要經過2.5個月的環繞飛行,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順便科普看一下:為什么要進行中途修正?
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過程中,探測器會受到入軌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響,而且探測器長時間處于無動力飛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誤差會逐漸累積和放大。
這就需要根據測控系統測定的探測器實際飛行軌道與設計軌道之間的偏差,完成對應的探測器姿態和軌道控制,確保探測器始終飛行在預定的軌道上。中途軌道修正的關鍵在于修正時機的選擇,以及每次修正的實施精度。
由于長征五號火箭已經精準地將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這次軌道控制的主要目標不再是入軌精度修正,而是完成軌道控制3000N主發動機的第一次工作,以及在軌標定。
此后,還將根據探測器實際飛行狀態,利用中途修正,對發動機的推力和方向等持續標定,迭代優化中途修正策略,最終保證探測器能夠準確地進入火星捕獲走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探測器上攜帶的3000N軌控發動機是首次太空點火工作,驗證了發動機在軌的實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