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邁克狐’的粉絲,所以我相信他剛才說的話。”
北京懷柔河防口的休休旅館,一位7歲左右的小朋友和母親重復著這句話。他正在參與一場沉浸式親子活動,作為“偵探助理”,他剛剛在院中的小木屋前與“神探邁克狐”結束了有關案情的對話。此時,完成搜證的他,正準備返回主舞臺。
跟在小朋友后面,拿著單反相機為其拍照的,就是這場沉浸式戲劇的策劃人李博勰。李博勰的本職工作是一名建筑師,他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打造過不少亮眼的項目,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游樂場和主題樂園。但跨界做親子劇,還是他的第一次。
小朋友在木屋內搜證
給孩子的禮物
李博勰以喜馬拉雅兒童IP《神探邁克狐》為藍本,和團隊改編創作了這臺特殊形式的戲劇。其原作品是喜馬拉雅與多多羅工作室一同打造的兒童有聲劇,它是站內兒童區口碑榜的榜首。他的兒子就是眾多擁躉中的一員。用李博勰的話說:“他絕對是個重度聽眾,其他的一些音頻,他總是聽幾集就略過了,但聽‘邁克狐’,他每集都不落,從頭聽到尾。”
(喜馬拉雅用戶:李博勰父子)
所以在每天送孩子上學的路上,父子倆會在車里干同一件事情,“聽邁克狐探案的故事。”聽得久了,對優質內容很敏感的李博勰越發覺得,‘神探邁克狐’是一個很值得深挖的IP。以他家長的身份來看,他極為在意對內容的甄別和篩選,而“神探邁克狐”恰好是他所認同的那一類作品。“一方面,它傳遞的價值觀很正確,另一方面,它當中還有一些科學知識的普及,對6歲的孩子來說,故事情節也并不復雜。”
慢慢的,李博勰萌生了把聲音里的“邁克狐”落地到現實場景中的想法。而促使他真正做出決定的最大動力依舊是兒子。他做過很多親子樂園的項目,平日畫草圖時,兒子會問他那是哪里。他在解釋后,往往都會應允孩子,以后要帶他去實地玩一玩。但文旅項目周期長,變數也多。李博勰細細想來,好像并沒有一次兌現過承諾,他始終都覺得這是一種虧欠。
今年剛好兒子幼兒園畢業,李博勰下定決心,要讓他在生活里見到真正的“邁克狐”。于是,這出沉浸式戲劇便應運而生了。李博勰說:“哪怕虧了、砸了,也都不怕,反正就把它當成是送給孩子的一個畢業禮物。”
首演至今,兒子已經“三刷”了。每一次在故事當中,他都能發掘到新鮮的東西。看完了這幾遍,他甚至還打算和爸爸一起做工作人員。因為他對“邁克狐”實在是太熟了。李博勰看到兒子激動的樣子,心想著:這回,這小子可以到學校去和同學們吹牛了。
探索一種新可能
實質上,這也并非是李博勰的心血來潮。長期從事文旅設計,讓他對這方面一直都有很深入的思考。他發現,國內的很多景區和主題公園,目前都還只是停留在堆砌設施和硬件的階段,而對于整體內容和IP的考慮,是比較缺乏規劃的。但作為設計師,李博勰不希望自己在這當中止步不前:“我一直都在想如何才能突破這種局限,直到遇到了喜馬拉雅的‘神探邁克狐’。”
李博勰篤定,“把內容IP和文旅空間有機地結合起來”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所以他沒猶豫,直接就在喜馬拉雅的微信公眾號后臺留了言,“我當時并不認識平臺的人,所以只能這么辦,我說了項目的想法,并且希望能得到合作的機會。”讓他倍感欣喜的是,他得到了肯定的回應。負責“神探邁克狐”的工作人員很認同李博勰的想法,他們也很愿意能有人能去嘗試這件事。
于是,李博勰出差回到北京后,就把這個全新的項目提上了日程。他找到自己先前參與過設計的項目,敲定了場地。之后,他花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和團隊做了一個完整的提案。他把項目計劃和內容都考慮得很周全。雖然在這個進程中,有很多原本并不擅長的東西,但他都咬著牙扛下來了。經過幾番與喜馬拉雅真誠的交談,在今年的勞動節,李博勰終于與喜馬拉雅就“神探邁克狐”IP落地一事達成了合作意向。
李博勰說:“現在回想起來,籌備的階段,那就是‘無知者無畏’的最好體現。”于他而言,眼前的一切都是嶄新的,而那些未知則意味著極高的不確定性。想要在原定的7月4日完成首演,留給他的時間,滿打滿算也只有兩個月。他和團隊只得硬著頭皮上,劇本創作、演員招募、場地改造、場景布置、整體排練等等,每項物事都像是一道關卡擺在他的面前。而他能做的,就是竭力地去克服。
“神探邁克狐”演出由“三幕”加兩個互動環節構成
如今的“三幕”加兩個互動的環節,是經過反復推演才確定下來的。這其間,編劇的劇本改了十版以上,與其說是修改,毋寧說是直接推倒重寫。很多團隊直白地告訴他:“你這項目時間太緊,根本做不了。”
“既然別人不成,那就自己來。”李博勰一方面說服專業的人參與其中,另一方面則與團隊中的人邊學變做,硬生生地撐到了首演。一直到今天,李博勰和合伙人隋心都是身兼數職的,曾參與過美國不少景觀設計的合伙人隋心打趣說:“怎么也沒想到,我會變成現在這樣的全能型人才。”
等到首演那天,李博勰笑著問喜馬拉雅的小伙伴們:“現在終于是看見了我們的一點點成果,當初會不會覺得我們就是一伙兒騙子?”其實在整個過程中,李博勰數次想要放棄,“過去我們做項目,一年到頭想放棄一次都很少見,但做了這個,每天都感覺堅持不下去。”
對他們來說,這確實是一條無比艱難的道路。但完成了“從零到一”的這一步,李博勰稍稍緩了口氣,他覺得無論如何,這都是一種新的探索。盡管前路仍然布滿荊棘,但他依舊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再往前試探一步。
重塑親子關系的愿景
每周上演的“神探邁克狐”的劇目也成了李博勰觀察親子關系的一個切口。他抽離出自己的視角,得以重新審視作為父親這個特殊的身份。他發現,有些爸爸在活動中放松地刷起手機,情節如何推進,他們顯然是不在意的。李博勰說:“陪伴孩子一同解謎玩耍的,常常只有媽媽。可能在當下,父親的觀念里,主要還是提供經濟支持吧。”
但狀況并不完全如此,李博勰還是看到了不少榜樣。有的父親很懂得陪伴的意義,他們會主動地選擇坐到前排,與小朋友一起互動,共同探討劇情。“很明顯就能看出來,小孩整個人的狀態是不一樣的。”這是李博勰最渴望看到的。在他看來,喜馬拉雅和他的初衷是一致的,“我們不是簡單地針對兒童,我們面向的其實是親子。”而“神探邁克狐”的戲劇則充當起了一個載體,人們沉浸的不僅僅是探案現場,更是由此開啟了一場追尋良好親子關系的旅程。
(喜馬拉雅用戶:李博勰父子)
重塑親子關系,也成為了李博勰的一個愿景。他始終覺得,正是喜馬拉雅,給他的這個想法注入了靈魂。“他們對這個事情非常支持,把這個IP授權給我,他們沒有提很高的條件,反而是主動地幫我們承擔一部分風險。這么大的公司,對我們這樣規模的一個小團隊,完全是平等的姿態。”
“如果沒有喜馬拉雅的支持的話,那這個項目肯定就在中途夭折了。”雖然這次的嘗試一直都讓李博勰處在一種不太舒適的狀態當中。但他認為,這不見得是件壞事,“它倒逼著我們去改變,去思考。這個過程中,反而是小孩子給了我一些新的感悟,因為有他們,這件事才有可能會變得有價值。”
這一場的演出謝幕,小朋友給主演們獻了花,他們在燈光下合著影。而站在舞臺對面暗處的李博勰松了口氣,過不了一會兒,他將會驅車返回城區,去陪伴自己的兒子。他很明晰,做這個項目還有很多未知數,但感覺起碼做對了一些事情。他說:“等十年之后,回頭再看,還是能驕傲地告訴兒子,爸爸嘗試過了,你也親眼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