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這一生命藍圖的載體,在生物體內扮演著決定細胞形態與功能的核心角色。其信息的傳遞,始于DNA被RNA聚合酶轉錄為RNA的過程,這一過程被形象地稱為“轉錄”。隨后,核糖體這一微觀世界的“翻譯官”,會讀取RNA攜帶的遺傳信息,并據此合成蛋白質,這一過程則被稱為“翻譯”。
在人體細胞中,轉錄與翻譯這兩個生命活動被巧妙地分隔在不同的空間進行:DNA在細胞核內完成轉錄,生成的RNA則被送往細胞質中進行翻譯。然而,在細菌這類結構相對簡單的生物中,由于缺乏細胞核的界限,轉錄與翻譯不僅在同一空間內發生,甚至能夠同時進行,展現了生命機制的靈活與高效。
盡管科學家們對轉錄和翻譯各自的過程已有深入研究,但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卻一直是個謎。傳統的研究手段,如冷凍電子顯微鏡,由于需要凍結樣本,只能提供靜態的圖像,無法揭示動態的生命過程。
為了揭開這一謎團,EMBL的杜斯研究團隊創新性地模擬了細胞環境,利用單分子多色熒光顯微技術,首次動態地觀察到了RNA聚合酶與核糖體之間的交互過程。他們巧妙地將這兩種分子標記上熒光探針,當它們發生相互作用時,就會發出熒光信號,從而被顯微鏡實時捕捉。
研究結果顯示,RNA鏈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RNA聚合酶與核糖體這兩個分子機器,使它們能夠在保持一定距離的同時,實現高效的協作。更令人驚訝的是,當翻譯過程與轉錄過程同時進行時,轉錄的效率會顯著提高,這揭示了生命活動中復雜而精細的調控機制。
“能夠親眼目睹這些生命過程如何協同工作,真是太令人激動了。”杜斯感慨道,“這種合作產生了許多我們之前無法預測的新行為,為我們理解生命的基本規律提供了新的視角。”
杜斯團隊的研究不僅深化了我們對細菌生命過程的理解,還為抗生素的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當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已成為全球健康領域的重大挑戰。通過同時針對RNA聚合酶與核糖體這兩個分子機器進行干預,有望打破傳統抗生素的耐藥機制,為治療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