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健身行業風波不斷,老牌健身房威爾仕在上海的多家門店遭遇了合并與暫停營業的風波,會員轉店雖可行,但退卡卻需支付高達30%的手續費。威爾仕,這個自1996年起家的健身品牌,擁有超過150家門店,其中不乏經營近三十年的老店,此番變故引發了公眾對健身房經營穩定性的廣泛擔憂。
業內觀察家指出,健身房倒閉的現象并非個例。從去年的一兆韋德、舒適堡,到今年的梵音瑜伽、中建健身,乃至高端精品健身房SPACE,紛紛陷入困境。健身房倒閉后,有的資產被拍賣,有的尋找接盤者,而消費者則面臨維權難題,甚至不惜搶奪健身器械,網絡上甚至出現了指導如何搶奪最值錢的器械的視頻。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約20%的傳統健身房關閉,同比2022年增加了15%,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健身房數量減少了10%以上。健身俱樂部的倒閉率達到14.07%,凈增率為-8.94%。更令人驚訝的是,僅有8.5%的健身房在關店時選擇了退款。
健身房倒閉的根源,除了疫情期間的沖擊,更多在于其經營模式本身。健身房是典型的預收款行業,通過售賣會員卡和私教課程實現現金流前置,但這種模式存在兩大風險:一是預收款只有在服務實際交付后才能確認為收入,存在不確定性;二是現金流必須持續不斷,一旦新會員增長放緩或退卡人數激增,資金鏈就會斷裂。
與此同時,新型健身模式的興起對傳統健身房構成了巨大挑戰。樂刻健身、中田健身等新型社區化健身房,以靈活付費、24小時開放的模式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樂刻健身通過按月付費的訂閱服務,降低了用戶的準入門檻和心理負擔,增強了用戶的自由度。其小型社區化的特點,讓健身房像便利店一樣觸手可及,24小時開放則滿足了錯峰健身的需求。
樂刻健身還推出了高價通低價的一卡通服務,以及教練調度系統,提高了用戶、教練和場地的匹配效率。中田健身則采取月費制,重點提供包月私教服務,通過高提成和合伙人制吸引教練,以極致的服務和低成本運營贏得市場。
線上健身平臺的崛起也加劇了市場競爭。Keep等線上健身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健身視頻資源,讓消費者可以在家中就能進行專業訓練。線上健身市場的年均增長率遠高于線下市場,成為健身行業的新趨勢。
在靈活化、碎片化的趨勢下,ClassPass等健身平臺通過點數制預約服務連接用戶與健身場館,提供了更多選擇,讓碎片化時間得以高效利用。團課與社交化的結合也成為新趨勢,超級猩猩等精品團課品牌通過按次付費、不辦年卡的方式吸引消費者,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口碑傳播。
個性化與定制化服務也成為健身行業的新方向。健身房開始針對不同的需求人群推出精準課程,如康復理療區、提供整套健身生活方案的私教等。消費者越來越愿意為個性化服務買單,私教課程收入占俱樂部總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
在女性健身市場方面,女性消費者已成為健身消費市場的主力人群。針對女性的多元消費特點和細分需求,健身房紛紛推出針對性課程和解決方案,如普拉提、育兒群體邊帶娃邊健身的課程等。
健身行業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傳統健身房的經營模式面臨挑戰,新型健身模式不斷涌現。未來,健身房需要更加注重精細化運營,通過提高空間利用率、創新團課形式、提供個性化服務等方式,為消費者創造全新的價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