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抖音集團副總裁李亮再度公開發聲,聚焦算法技術面臨的網絡謠言與暴力言論問題。他指出,網絡上關于如何平衡算法運用與遏制謠言、網暴的討論日益激烈,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從源頭入手,嚴厲懲治造謠者及那些故意煽動對立情緒的營銷賬號。
李亮引用了一個具體案例,某營銷號因散布不實信息并煽動公眾情緒,導致一家知名企業遭受網絡攻擊與暴力言論。該營銷號最終被法院判定在其微博首頁置頂位置發布道歉聲明,并向受害企業支付總計166,240元的賠償,包括經濟損失、公證服務費及律師費。
李亮分析,這類營銷號有幾個典型特征:首先,它們發布的內容多為對企業極具破壞性的謠言,如錯誤地將抖音的廣告收入與電商業務混淆,散布“抖音電商環境惡化”的虛假信息,意圖挑起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對立。其次,這些賬號常打造虛假的中立第三方形象,如某自稱“算法專家”的潘姓人士,實則經營營銷號并擔任某視頻平臺的廣告代理,其言論存在明顯的利益關聯,卻偽裝成獨立專家。再者,它們發布的內容極具煽動性,旨在操控網民情緒,從中牟利。
李亮強調,真正應被視作“算法之惡”根源的,正是這些營銷號。它們通過一系列造假行為,如利用財經媒體包裝自己、在社交媒體群組中發放紅包誘導轉發等,誤導平臺審核與算法判斷,使極具攻擊性的謠言內容得以廣泛傳播,導致網絡環境惡化。
針對如何改善這一現狀,李亮認為,首先需要加大對造謠者及煽動性營銷號的打擊力度,從根本上消除謠言與網暴的源頭。同時,他也承認,算法的科普工作尚不完善,透明度有待提高,平臺在識別與打擊謠言、網暴方面的能力還需加強。
李亮還指出,平臺內容治理的一大難點在于謠言與謊言的識別。一些營銷號會采用先通過小號發布虛假信息、再截圖轉發的方式逃避法律責任,這種行為對企業經營構成嚴重威脅。他還提到,一些營銷號善于包裝自己,編造謊言以擴大影響力,若媒體未經核實即將其作為新聞報道發布,將增加平臺識別的難度。
李亮呼吁,創造健康的互聯網生態環境,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加強對謠言的識別與打擊。他提到,平臺正致力于提升算法透明度,加強謠言與網暴的識別能力,同時也希望媒體在報道時能夠更加審慎,避免成為謠言傳播的渠道。
李亮還分享了對平臺算法科普工作的看法,認為雖然算法技術并不神秘,但科普工作的不足導致公眾對其缺乏正確理解。他表示,平臺將加大算法科普力度,提高透明度,以增強公眾對算法技術的信任。
最后,李亮再次強調,創造健康的互聯網生態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包括平臺、媒體、網民在內的各方都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共同打擊謠言與網暴,維護良好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