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類再次成功預警了一起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這已經是歷史上的第11次成功預警,同時也標志著中國在小行星監測領域的實力得到了進一步彰顯。
此次事件中的小行星,直徑約為0.75至1米,最初是由亞利桑那大學的博克2.3米望遠鏡在北京時間2024年12月3日13點55分16秒發現的,并被臨時命名為C0WEPC5。隨后,包括美國、歐洲在內的多個國際天文機構迅速加入觀測行列,共同追蹤這顆潛在的危險天體。
經過一系列精密的計算與預測,歐空局ESA得出結論,該小行星預計將在北京時間12月4日0點15分左右(誤差±5分鐘)在西伯利亞上空進入地球大氣層。而俄羅斯方面提供的監測視頻顯示,就在預測時間的前幾秒,即12月4日0點14分53秒,一顆明亮的火流星如約而至,成功驗證了預警的準確性。
撞擊事件發生后,國際小行星中心迅速收集并分析了來自全球的64個觀測數據,最終為這顆小行星編號為2024 XA1,并更新了其進入大氣層的精確位置:北緯60.5°,東經119.0°。這一數據不僅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也再次證明了國際間天文觀測合作的重要性。
在此次預警與觀測過程中,中國天文學界發揮了關鍵作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迅速組織力量,利用姚安高精度測量平臺的0.8米望遠鏡、冷湖MASTA的0.7米望遠鏡陣列以及2.5米的墨子巡天望遠鏡,對小行星進行了多角度、高精度的跟蹤觀測。這些望遠鏡不僅捕捉到了撞擊前的關鍵圖像,還為預警的精確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疆星明天文臺也積極參與了此次觀測活動,利用其0.5米的HMT望遠鏡和0.28米的GY7望遠鏡,為預警和撞擊后的分析提供了更多數據支持。紫金山天文臺的計算結果顯示,小行星預計進入大氣層的時間與位置與國際小行星中心的公告結果高度一致,再次證明了中國在小行星監測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