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抖音集團高層再次就網絡謠言與網暴問題發聲,副總裁李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深入探討了算法與不實信息傳播之間的復雜關系。他指出,網絡上頻發的謠言與暴力言論,其根源在于某些別有用心的營銷號,這些賬號通過散布虛假信息、煽動網民情緒來獲取流量和關注度。
李亮引用了一起具體的法律案例,某營銷號因發布不實言論,導致一家知名企業遭受網絡攻擊和暴力言論的侵害。該營銷號最終被法院判令在社交媒體賬號首頁置頂位置發布道歉聲明,并支付包括經濟損失、公證服務費、律師費在內的多項費用,總計超過16萬元。這一案例揭示了營銷號行為對企業和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
李亮進一步分析了這些有害營銷號的共同特征。首先,它們發布的往往是對企業極具破壞性的謠言,通過混淆視聽、挑動對立來誤導公眾,制造企業與個人、企業之間的矛盾。例如,有營銷號將抖音的廣告收入與電商收入混淆,造謠稱“抖音電商環境惡化”,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企業形象,也破壞了整個社會的信任基礎。
其次,這些營銷號往往打著中立第三方的旗號,偽裝成“專家”或“意見領袖”,實則是為了掩蓋其背后的利益動機。有的營銷號甚至本身就是算法推薦視頻平臺的廣告代理,通過發布攻擊性內容來操縱網民情緒,從中漁利。這種行為不僅污染了網絡環境,也破壞了算法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這些營銷號發布的內容極具煽動性,旨在操縱網民情緒,制造對立。它們通過發布諸如“全球最懂算法之惡的十個人”等聳人聽聞的標題,以及“符合人性之惡的低俗內容才是算法的好內容”等荒謬言論,來挑動社會情緒,破壞正常的網絡環境。這些謠言和暴力言論的擴散,讓整個網絡充滿了“戾氣”。
針對這一問題,李亮強調,要從根源上解決算法與網絡謠言、網暴之間的關系,就必須嚴厲打擊這些造謠者和有害營銷號。他指出,營銷號本身是一種正規業務,但某些營銷號卻通過發布煽動性言論和謠言來博取流量和關注度,這種行為嚴重污染了網絡環境,破壞了算法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因此,必須加強對這些有害營銷號的監管和打擊力度,以維護一個健康、公正的網絡環境。
在李亮的文章中,他還提到了另一個案例,某傳銷公司的首席戰略官自稱高校教授(后被揭穿身份造假),因在抖音上愚弄網友而受到平臺處罰,但此后卻連續幾年對抖音進行惡意誹謗。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平臺形象,也破壞了整個網絡生態的健康發展。
李亮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網絡謠言和暴力言論問題,就必須加強對有害營銷號的監管和打擊力度。同時,也需要提高公眾的媒體素養和辨別能力,共同維護一個健康、公正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