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圈內一起涉及“月之暗面”項目的糾紛引發了廣泛關注。朱嘯虎,知名投資人,通過其社交媒體平臺連續發聲,矛頭直指原金沙江創投合伙人張予彤,指責其在“月之暗面”項目中持有高達14%的股份,卻對基金及其他相關股東刻意隱瞞。
據與朱嘯虎的對話內容透露,關于張予彤持股“月之暗面”的傳言最初在業內流傳,但當內部詢問時,張予彤始終堅決否認。直到一份“股東結構表”的出現,才揭開了真相的一角。原來,張予彤通過其配偶間接持有“月之暗面”的大量股份,這一事實直至今年清明節前后才被朱嘯虎等人知曉。
進一步調查發現,在之前被刻意隱瞞的融資文件中,存在一個令人費解的條款:張予彤配偶名下的股份被要求轉移至一個名為“匿名創始人”的賬戶下。經過多次追問與律師函的往來,最終確認這位“匿名創始人”正是張予彤本人。據透露,張予彤在“月之暗面”的股份總數達到了驚人的1200萬股,其中包括在阿里融資前后獲得的900萬股和300萬股。
朱嘯虎強調,金沙江創投的LP(有限合伙人)對投資有著嚴格的協議規定。任何在職投資人在職期間從項目中獲得的收益,均應歸屬于基金而非個人。然而,張予彤卻利用職權之便,將這些收益私自納入個人名下,嚴重違反了受托信義義務。
朱嘯虎在社交媒體上詳細闡述了此次糾紛的多個關鍵點:首先,“月之暗面”原本是循環智能內部開發兩年的項目;其次,該項目的分拆過程并未得到循環智能所有股東的有效決議,且由于張予彤(文中提及“張予桐”疑為筆誤)隱瞞其重大利益沖突,相關董事決議的合法性也存疑;最后,張予彤向基金合伙人、其他循環智能投資人及股東隱瞞了自己在新公司中持有大量股份的事實,這一行為不僅違反了基金合伙人對LP的受托責任,也違背了公司董事對股東的受托責任,因此被金沙江創投解雇。
此事件在科技投資界掀起了軒然大波,不僅暴露了部分投資人在職業道德方面的缺失,也引發了對于投資人利益分配機制的深刻反思。如何在保障投資人權益的同時,確保投資行為的透明度與公正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朱嘯虎的連續發聲,不僅是對張予彤個人行為的譴責,更是對整個投資行業的一次警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投資人更應堅守職業道德底線,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
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更多細節逐漸浮出水面,公眾對于投資行業的關注度也空前高漲。如何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成為行業內外共同關注的焦點。
此次糾紛不僅考驗著金沙江創投的內部管理機制,也為整個投資行業敲響了警鐘。未來,如何在復雜多變的投資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職業道德,將是每一位投資人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