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松發股份(股票代碼:603268.SH)公布了一項重大資產重組計劃,旨在通過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的方式,將其業務全面轉型至船舶及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根據公告,松發股份將以80.06億元的價格,收購其實控人旗下的恒力重工100%股權。
這一重組計劃早在今年10月17日就已初露端倪,當時松發股份發布了相關預案。預案發布后,市場反應熱烈,公司股價連續14個交易日漲停,從每股14.35元飆升至54.53元,漲幅驚人,達到了280%。
然而,隨著重組草案的進一步公布,市場情緒開始發生變化。草案顯示,松發股份計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50億元的配套資金,其中10億元將用于償還金融機構債務。這一消息導致公司股價連續下跌,截至12月4日,股價已跌至每股39.12元,市值不足50億元。
恒力重工作為資本密集型產業,對資金需求極高。今年早些時候,有消息稱恒力集團正考慮在香港IPO上市恒力重工。此番選擇借殼松發股份在A股上市,不僅避開了IPO的繁瑣程序,還能更快速地實現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恒力重工成立至今僅兩年有余。2022年7月,恒力集團跨行業進入船舶制造業,成立了恒力重工,并收購了閑置十年之久的原STX(大連)資產。此次收購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船舶建造基地。
松發股份與恒力重工的重組,對雙方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松發股份而言,近年來業績持續下滑,營收從2019年的5.8億元降至2023年的2.06億元,凈利潤更是連續三年虧損,累計虧損近12億元。若不進行重組,松發股份今年或將面臨退市風險。重組完成后,松發股份的主營業務將變更為船舶及高端裝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控股股東也將變更為中坤投資,實控人仍為陳建華、范紅衛夫婦。
對恒力集團而言,此次重組同樣意義重大。恒力重工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已經開始了大規模擴產。今年8月,恒力重工二期項目在大連長興島開工,總投資超過110億元。然而,大規模擴產也帶來了不小的資金缺口,恒力重工的負債率高達74.7%,償債壓力較大。恒力集團自身的負債壓力也不容樂觀,總負債達2653.74億元,其中短期債務占比超過51%。
為了確保重組成功,松發股份還做出了業績承諾。承諾恒力重工在2025-2027年期間累計扣非凈利潤不低于48億元。若未能完成,將優先進行股份補償,不足部分將以現金方式補償。然而,從恒力重工目前的經營狀況來看,這一承諾實現起來頗具挑戰。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恒力重工的凈利潤分別為-2610.84萬元、113.71萬元及1.34億元,盈利水平相對較低且不穩定。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船舶行業已經處于周期頂部,待恒力重工生產磨合結束、二期投產時,行業有可能已經處于下行期。這也增加了恒力重工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盡管如此,恒力集團仍希望通過此次重組,為恒力重工注入新的活力,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
除了松發股份外,恒力集團旗下還擁有恒力石化(股票代碼:600346.SH)、同里旅游(股票代碼:834199.NQ)兩家上市公司以及20多家實體企業。然而,近年來恒力集團的資本運作并不順利。今年6月,松發股份曾籌劃跨界收購安徽利維能股權,但四個月后終止。同年7月,恒力石化披露計劃分拆子公司康輝新材上市,但該計劃也于8月宣告終止。
此次松發股份與恒力重工的重組,能否為恒力集團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仍需時間驗證。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重組的推進,松發股份和恒力重工都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