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期對美國實施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以應對其新一輪的芯片禁令。此次反制行動涉及鎵、鍺、銻、石墨及超硬材料等關鍵資源的出口限制。
為確保政策的有效執行,中國相關部門明確宣布,任何違反出口限制的組織和個人,都將面臨法律追究。這一舉措不僅針對美國,也旨在防止其他國家客戶將受限產品轉售至美國。
盡管外界認為此舉可能對美國供應鏈造成重大影響,但分析指出,這些資源并未被中國完全壟斷。例如,中國在全球鎵產量中占比超過90%,但仍有其他國家擁有一定的儲量和產量。同樣,鍺、銻、石墨等資源也存在類似的國際分布。
以鍺為例,全球已探明儲量中,美國占比45%,略高于中國的41%。若中國限制出口,美國可能會尋求開采本國資源或從其他國家采購。
石墨方面,中國產量占全球約77%,但仍有23%的產量來自其他國家。這意味著,盡管中國實施出口限制,美國仍能通過其他渠道獲取這些資源,但價格可能會大幅上漲。
中國還保留了進一步反制的空間,如限制鎢、釩、稀土、銦、鈦等資源的出口,以加大對美國的壓力。雙方之間的博弈,正逐漸演變為一場資源籌碼的較量。
這場反制行動,凸顯了中美在高科技產業和資源領域的激烈競爭。未來,雙方或將圍繞更多關鍵資源展開爭奪,以爭取在談判桌上占據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