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江湖中,小紅書以其獨特的姿態和風格,成為了一個備受矚目的存在。然而,在光鮮亮麗的背后,小紅書電商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自2023年上半年確立買手電商模式以來,小紅書便踏上了全新的征程。在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狂歡中,小紅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單場破百萬店播直播間數量同比增長850%,千萬級商家數量同比增長540%,單場成交破千萬買手數量同比增長360%。然而,這些夸張數據的背后,卻隱藏著難以捉摸的“審美”考量,讓創作者對商業化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小紅書的電商之路,始終在內容與商業化的平衡中搖擺不定。一方面,平臺調性與商業化的沖突,讓小紅書在低價、白牌以及多樣人群的擴容上走得頗為艱難。另一方面,面對抖快淘等平臺的激烈競爭,小紅書在抗拒與妥協之間徘徊。
然而,小紅書的電商問題并非無解。在內容+社交的消費場域中,小紅書制造了眾多消費話題,但直接平移到電商側,卻造成了產品模糊感。以李誕直播間為例,其帶貨產品雖因情感價值而爆紅,但品類特色不足,口碑問題頻出,最終讓流量難以轉化為持續購買力。
這種模糊感不僅體現在產品上,更體現在小紅書的流量哲學中。大量買手的涌入,讓小紅書開始推流低價商品,搖擺、模糊似乎成了小紅書電商的關鍵詞。而這種不確定性,組合成了小紅書電商的整體氣質,讓人難以用效率來衡量。
在用戶增長方面,小紅書同樣遭遇了阻力。盡管月活已突破3億,但增長明顯放緩,女性用戶依然占據主力,占比高達70%。擴展用戶人群,成為小紅書必須面對的問題。然而,生態的變化和平臺氣質的矛盾,讓小紅書在吸引男性、中老年以及低價白牌用戶群體上步履維艱。
外部競爭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大廠們對小紅書念念不忘,紛紛推出類似產品,爭奪市場份額。字節跳動的lemon8、網易的網易小蜜蜂等,都在模仿和沖擊著小紅書。而AI技術的普及,更是為類小紅書APP提供了新的增長利器,讓競爭更加激烈。
面對內憂外患,小紅書該如何抉擇?在商業化與用戶增長的困境中,小紅書能否找到屬于自己的路,成為了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