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這一自2013年起蓬勃發展的零售模式,正步入一個全新的提質階段。市場在經歷了自由生長與爆發式增長后,競爭格局逐漸明朗,頭部平臺憑借技術、用戶資源和供應鏈優勢,穩坐市場前列。同時,市場細分趨勢顯著,部分平臺專注于特定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
在這一從“大”到“精”的轉型過程中,部分實力較弱的小型玩家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一方面,大型連鎖零售商與專業供給的加速入場,對中小玩家的綜合實力和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小散供給過剩也加劇了市場競爭,小白玩家難以立足。
大型零售商如山姆會員店,通過前置倉模式,實現了線上銷售的快速增長。據沃爾瑪發布的業績報告,山姆中國前三季度凈銷售額已突破1000億元,其中約50%來自線上渠道。山姆前置倉業務以其高復購率和利潤率,成為行業標桿。同樣,京東七鮮也通過融合前置倉,形成了“線下超市+自營前置倉+電商平臺”的即時零售新模式,履約時效大幅提升。
不僅如此,永輝超市、盒馬等也在加速布局前置倉,爭奪這一增量市場。實體零售企業紛紛將目光聚焦到前置倉模式,通過密集的“開倉”動作,尋求新的增長點。
相較于自營前置倉模式,部分連鎖零售玩家選擇了更輕的平臺模式,如美團閃電倉。名創優品、屈臣氏等品牌紛紛入駐,通過閃電倉模式擴大市場份額。然而,隨著市場供給的迅速增加,部分小白玩家因缺乏規模經濟效應和品牌影響力,難以在競爭中立足。閃電倉個人從業者劉康回憶,2022年市場火爆,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小白玩家涌入,競爭愈發激烈,不少同行已轉行發展。
即時零售市場的優勝劣汰,雖殘酷卻必要。它推動了行業的規范化進程與供給結構的優化升級。京東、山姆、盒馬等零售巨頭憑借強大的競爭力,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主力軍。他們引領市場向更加規范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購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