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面針(600249.SH)的股價在沒有明顯利好或利空消息的影響下,出現了劇烈的波動,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一切的導火索,源自于公司第二大股東柳州經發的一項減持計劃。
柳州經發作為兩面針的國資股東,原本希望通過減持部分股份來滿足自身的資金需求,同時盡量保持股價的穩定。然而,市場的反應卻出乎他們的預料。在減持計劃公布后,兩面針的股價迅速出現異常波動,接連幾個交易日的大幅漲跌,讓市場情緒變得異常敏感。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兩面針公司不得不連續發布自查公告,表示公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也沒有籌劃任何涉及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項。然而,這些公告并未能有效平息市場的擔憂,股價依然呈現出過山車的走勢。
具體來看,11月25日和26日,兩面針的股價收盤價格偏離值累計達到了20%。緊接著,在11月28日、29日以及12月2日,股價再次出現了大幅的波動,收盤價格偏離值再次累計達到20%。而在12月3日,股價更是大幅下跌7.66%,次日繼續下跌3.35%,收報于6.06元,成交量達到了58.83萬手,成交額高達3.69億元。
這一切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1月21日兩面針發布的減持公告。公告顯示,柳州經發因自身資金需求,計劃在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1650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3%。這些股份均為兩面針IPO前獲得。
柳州經發作為柳州市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與兩面針的大股東柳州產業投資集團以及第四大股東柳州元宏投資,均受柳州國資委控制。因此,這次減持計劃無疑在市場上引發了較大的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兩面針的股價近期波動較大,但公司的業績表現卻呈現出增長的態勢。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1億元,同比增長17.26%;歸母凈利潤0.8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16.51%。這一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公司在金融證券投資方面的表現。
多年來,兩面針一直積極參與金融投資,持有包括中信證券、交通銀行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的股權。今年,公司更是收到了來自這些金融機構的豐厚分紅。然而,金融投資的小有成績并不能掩蓋兩面針主業發展的困境。
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日化企業,兩面針最早可追溯至1941年創立的亞洲枧廠。上世紀80年代,公司研發出國內第一支含有中藥成分的牙膏產品,并憑借“一口好牙,兩面針”的廣告詞火遍大江南北。然而,隨著外資日化巨頭的進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兩面針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盡管公司也曾試圖通過管理層收購、強渠道戰略等方式重振旗鼓,但始終未能成功。如今的兩面針,已經從一個日化行業的領軍企業,淪為了一個在市場邊緣掙扎的老國貨品牌。
近年來,雖然公司重新聚焦日化市場,但市場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兩面針能否找回昔日的輝煌,依然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