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股前所未有的創意風暴席卷了國內各大社交平臺,一系列被AI技術徹底顛覆的經典國產劇片段在網絡上迅速走紅。從《甄嬛傳》中的甄嬛突然掏出機關槍,到《水滸傳》英雄騎著機車疾馳,再到《紅樓夢》中人物以現代方式演繹生活,這些原本只存在于幻想中的場景,如今在AI的魔法下變得栩栩如生。
這些經過AI改造的影視片段,以其超乎想象的創意和荒誕不經的情節,迅速吸引了大量網友的關注和討論。不僅《甄嬛傳》等經典老劇未能幸免,就連正在熱播的綜藝節目《再見愛人4》也未能逃脫網友們的“魔爪”,成為他們創作新梗的素材庫。
這一波AI改造熱潮,不禁讓人回想起當年“剪刀手”們通過手工剪輯創作二創視頻的時代。如今,AI技術似乎正在逐漸取代人工剪輯,成為新的創作工具。相較于傳統二創剪輯,AI生成的視頻不僅玩法更加多樣,而且制作門檻極低,用戶只需輸入簡單的指令,就能在短時間內生成全新的視頻內容。
隨著今年一批AI視頻生成工具的上線,如快手旗下的可靈AI和字節跳動旗下的即夢AI等,越來越多的普通用戶開始嘗試使用這些工具進行創作。他們紛紛將經典劇集作為試驗田,探索AI生成的無限可能,并在社交平臺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創作熱潮。
然而,AI二創的興起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首先,關于AI生成內容的版權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目前,國內法律體系尚未明確界定AI創作的版權歸屬和侵權問題,這使得AI二創的合法性備受質疑。其次,AI二創的內容導向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部分網友認為,一些過度娛樂化的AI生成視頻可能會對原作內容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滋生網絡謠言。
在央視網文娛針對AI爆改發起的調查中,不少網友表示擔憂AI二創會不尊重原作。他們認為,盡管適度娛樂可以增加網友的傳播興趣,但過度娛樂則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如何在娛樂與惡俗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當前AI二創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AI二創的真實性也引發了不少爭議。由于AI技術的不斷進步,一些AI生成的視頻已經達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這對于那些不熟悉AI生成視頻或辨別能力不強的用戶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們可能會因為無法分辨視頻的真偽而產生誤解或誤信謠言,從而對二創視頻和原作內容造成不良影響。
盡管如此,AI二創仍然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無限的創意潛力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關注和參與。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如何平衡娛樂與尊重、創新與規范之間的關系,將成為AI二創領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