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綜藝市場迎來了一股懷舊風潮,《聲生不息·大灣區季》的播出無疑為這股潮流增添了新的動力。盡管未能像《歌手2024》那樣迅速引爆話題,但《聲生不息·大灣區季》依然憑借其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情懷,在綜藝節目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聲生不息·大灣區季》的推出正值香港回歸25周年、澳門回歸25周年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的重要節點,這樣的背景讓節目自帶了濃厚的紀念意義。從嘉賓陣容到音樂內容,再到舞美設計硬件配置,節目都展現出了高水準的制作質量,仿佛一支“正規軍”強勢入場,迅速吸引了觀眾的眼球。
節目中,譚詠麟、陳慧嫻等老一輩港樂歌手的亮相,瞬間喚起了觀眾們的青春記憶。譚詠麟在舞臺上唱跳《卡拉永遠OK》,仿佛時間倒流,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港樂輝煌的年代。陳慧嫻的《千千闕歌》和半首《夕陽之歌》更是讓人動容,背后視頻中梅艷芳的“byebye”更是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
除了老一輩歌手的傾情演繹,節目還邀請了李宇春、周筆暢等新生代歌手的加入,以及新生代偶像李昊、黃子弘凡的參與,為節目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的表演不僅留住了非粵曲受眾和年輕用戶的目光,也讓更多人感受到了港樂的魅力。同時,節目還通過街采等新穎的方式,展現了新時代下港人與內地人的互動與交融,這種變化讓觀眾們感到耳目一新。
然而,盡管節目在情懷和制作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但仍有觀眾對節目的內容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節目過于懷舊,沒有給新生代歌手留出足夠的展現空間。在“10年代”的舞臺內容中,雖然安排了一些非熱門歌曲的演繹,但這些歌曲并非出自港樂新生代之手,這讓一些觀眾感到失望。他們希望節目能夠多給新人一些機會,讓港樂的未來能夠在聚光燈下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展現。
雖然節目在懷舊和情懷上做得很好,但一些觀眾也希望節目能夠更多地關注港樂的未來發展。他們認為,港樂雖然走出了輝煌時期,但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創作力。因此,他們希望節目能夠邀請更多真正熱愛粵語歌、仍在發行粵語歌的歌手參與,減少對過去的懷念和追憶,更多地展現港樂的新面貌和新時代的變化。
《聲生不息·大灣區季》作為一檔懷舊風格的音樂綜藝節目,在情懷和制作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然而,如何在懷舊與未來之間找到平衡點,如何在展現老一輩歌手風采的同時給新生代歌手留出更多的展現空間,將是節目未來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