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學的一支科研團隊在醫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研發出了一種名為貼敷式輸注貼的創新微型“鹽水瓶”。這一成果不僅小巧玲瓏,僅有硬幣大小且厚度不足5毫米,更關鍵的是,它能實現大劑量藥物的無痛穩定體內輸注。
傳統靜脈輸注技術自二戰時期誕生以來,一直在醫療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然而,該技術需要專業醫護人員操作,且患者需要長時間住院,這不僅降低了患者的舒適度,還大大增加了治療成本。相比之下,貼敷式輸注貼的問世,為醫療行業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研究如火如荼,其在疾病治療和健康管理方面的應用前景廣受看好。貼敷式輸注貼作為可穿戴醫療設備的一員,不僅繼承了傳統輸注方式的優點,更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革命性的創新。
這一創新成果的誕生,離不開浙大研究團隊的敏銳洞察力和不懈努力。2021年初,浙大一院血液科的一名患者因長時間靜脈輸液導致手臂出現嚴重紅腫和淤青,這一現象引起了顧臻教授及其團隊的深切關注。他們決定針對這一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并最終研發出了貼敷式輸注貼。
受到緩釋膠囊的啟發,浙大研究團隊將滲透泵技術與透皮微針器械進行了巧妙的結合。經過長達三年的潛心研發,他們終于成功推出了這款集微創、無痛、高效于一體的輸注貼。該輸注貼能夠裝載超過2克的藥物,其獨特的雙層設計以及三根微小而精確的空心微針,確保了藥物的穩定輸注。
在實驗中,研究團隊發現,裝載了阿糖胞苷和艾塞那肽的輸注貼,能夠在動物體內持續釋放藥物長達24小時。與皮下注射相比,輸注貼在抑制腫瘤和降低血糖方面表現出更為優異的效果。特別是阿糖胞苷輸注貼,其在大動物模型體內能夠穩定釋放225毫克的藥物劑量,完全滿足臨床治療中成年人的劑量需求,且有效持續時間遠超皮下注射。
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成功完成大動物模型的測試,并進入了由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階段。貼敷式輸注貼的問世,預示著未來醫療領域將迎來更加便捷、高效且舒適的治療方式,為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