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3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接近3億大關,中國正式邁入了中度老齡化社會的門檻。這一數據不僅揭示了人口結構的變化,更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性。在眾多行業中,酒店業也開始將目光投向了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試圖通過轉型尋找新的增長點。
面對老齡化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國內多家知名酒店集團紛紛布局養老業務,探索“酒店+養老”的新模式。希爾頓、首旅、綠地、君瀾等酒店品牌早已在這一領域邁出步伐,通過推出針對性的老年客群活動和服務,試圖在養老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例如,希爾頓酒店集團推出了老年同學會套餐、“夕陽紅”包價游等,與周邊社區、老年大學等合作,為老年游客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
與此同時,云南、海南等地的部分酒店和民宿也嘗試為銀發人群提供候鳥旅居服務,滿足他們冬季避寒、夏季避暑的需求。據相關機構測算,國內康養酒店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4年達到約1100億元,顯示出養老市場的巨大潛力。
然而,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國內老年人養老康養酒店市場仍處于不成熟階段。市場的新需求與酒店的供給之間存在錯位,尚未形成有效的共振。目前,市場上的養老酒店更多只是酒店業在淡季或多元化經營方面的嘗試,距離真正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麥肯錫發布的《2024中國消費趨勢調研》報告顯示,老年群體已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下,銀發族作為酒旅市場的新興力量,其消費潛力和市場價值日益凸顯。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達到12萬億元,預計未來幾年將持續增長。
然而,想要在這片藍海中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銀發群體的需求個性多元且分散,高效連鎖化運營難度大。同時,養老服務是體驗式服務,良好的環境和持續的服務是決定老人們是否會長期入住的關鍵。如何在保持高入住率的同時,提供優質的養老服務,對養老型酒店來說是一大挑戰。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酒店業需要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進行適老化改造,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例如,配套齊全的設施、全年無需排隊等候的拎包入住服務、快速的醫療應急響應以及長住價格優惠等,都是老年人選擇養老酒店時關注的重點。
酒店業還需要耐得住寂寞,進行長期投入。養老服務是一個需要時間和耐心去培養的市場,不能急于求成。只有真正“適老”且“懂老”的酒店,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享受到“銀發經濟”帶來的紅利。
在當前中國花錢養老觀念尚未普及、養老社會支付問題仍未解決的前提下,酒店轉型探索養老康養市場更需謹慎。通過深入了解市場需求、進行適老化改造和提供優質服務,酒店業有望在養老市場中找到新的增長點,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養老服務。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深入發展,養老市場的需求將不斷增長。酒店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責任也有能力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的養老服務。未來,期待更多酒店品牌能夠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共同推動中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