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頻繁穿梭于高速公路的車主而言,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本應成為他們出行時的得力助手,只需輕輕一刷,便能迅速通過收費站,無需排隊等待。然而,即便ETC已經普及至千家萬戶,我們仍不難發現,在人工收費通道前,依然排起了長龍。這一現象不禁讓人疑惑:既然ETC如此便捷,為何仍有部分車主選擇不辦理呢?
首要原因在于,ETC并非免費獲取,而是需要車主承擔一定的費用。無論是插卡式還是無卡式ETC設備,其價格都不菲,前者可能需四五十元,后者更是高達上百元。盡管市面上也存在一些所謂的“免費ETC”,但往往伴隨著押金的要求,使得不少車主望而卻步。對于那些一年難得上幾次高速的車主來說,這筆費用似乎有些得不償失。
除了費用問題,ETC的注銷與辦理過程同樣繁瑣。車主在注銷ETC時,需要填寫大量的信息,若資料不全,還可能面臨額外的費用。若車牌曾辦理過ETC,車主還需先申請注銷原車牌下的ETC信息,才能為新車牌辦理。對于二手車牌的車主而言,這一流程更是繁瑣不堪,一旦前任車主未注銷ETC,新車主便需前往ETC中心辦理注銷手續,耗時費力。
不僅如此,ETC的開票流程也頗為復雜。與人工收費站的紙質發票不同,ETC發票采用分段式電子發票,車主在長途行駛后,可能需要收到多張發票,這無疑增加了車主處理發票的時間和精力。對于追求高效出行的車主來說,這無疑是一種額外的負擔。
更重要的是,ETC的普及并未完全消除一些潛在的問題。例如,在停車場等收費場景中,若車主對收費金額有異議,人工收費站尚可協商,而ETC則直接扣款,車主往往難以找到申訴渠道。這種缺乏透明度和靈活性的收費方式,使得部分車主對ETC持謹慎態度。
盡管ETC在高速公路收費方面展現出了顯著的便捷性,但其高昂的費用、繁瑣的辦理與注銷流程、復雜的開票過程以及缺乏透明度的收費方式,共同構成了車主選擇不辦理ETC的障礙。對于那些偶爾上高速的車主來說,選擇人工收費通道或許更為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