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正悄然興起一股“寄生”潮流,眾多品牌紛紛探索“店中店”模式,以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近期,挪瓦咖啡和庫迪咖啡相繼宣布啟動大規模“店中店”擴展計劃。挪瓦咖啡計劃將其現制咖啡業務嵌入便利店、烘焙店、酒店等多種業態,并與見福、天福等便利店品牌達成深度合作,目標是在未來幾年內開設上萬家聯營門店。而庫迪咖啡則通過與美宜佳、華萊士等企業合作,計劃在明年布局4萬家新門店,最終實現5萬家門店的宏偉目標。
這股“寄生”風潮不僅限于咖啡品牌。在街頭巷尾的便利店、超市、藥店、水果店等消費場所內,茶飲檔口、面包烘焙店、小吃攤乃至小型快餐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例如,滬上阿姨的咖啡子品牌“滬咖”就大量寄生在滬上阿姨門店內,而茶顏悅色的子品牌“酥山·糖水鋪子”則主要開設在茶顏悅色旗下各大品牌門店中。
紫光園也緊跟潮流,在盒馬、永輝等超市開設了“紫光園北京小吃”檔口店,根據不同超市的客群調性,靈活調整產品種類。在廣州、北京等地,許多原本與餐飲無關的線下門店也加入了這股潮流,比如藥店增設養生茶飲檔口,便利店門口增設早餐攤等。
餐飲店選擇“寄生”的原因多種多樣。首先,優質點位稀缺,新點位的開發成為餐飲品牌面臨的一大挑戰。通過與擁有眾多門店的零售企業合作,餐飲品牌能夠迅速獲得大量新點位,有效緩解點位不足的問題。其次,成本上升也給餐飲品牌帶來了巨大壓力。租金、人工、食材等成本不斷攀升,導致許多餐飲店難以承擔開設大店的費用。而“店中店”模式則能夠有效降低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潛在的流量優勢也是餐飲品牌青睞“店中店”模式的重要原因。便利店、商超等零售消費場所通常選址在社區或寫字樓周邊、交通樞紐等位置,擁有穩定的客流優勢。通過業態或品類的互補,餐飲品牌能夠與零售企業共同最大化流量優勢,提升購買便利性。
然而,“店中店”模式并非沒有隱憂。近日,新茶飲品牌“不眠海”就被曝出門店銳減。該品牌曾大量寄生在便利蜂門店內,但隨著便利蜂的日漸式微,不眠海的客流量也大幅下降,最終不得不撤出大量門店。這一事件提醒我們,“寄生”模式雖然能夠帶來諸多好處,但也需要警惕合作方的經營狀況對自身的影響。
同時,“店中店”模式還面臨著溝通和管理的難題。未來食餐飲戰略咨詢創始人余奕宏指出,開店中店會影響品牌的獨立性和形象塑造,且需要協調多個合作伙伴之間的關系,管理難度加大。即便合作關系穩固,寄生餐飲店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因為合作關系隨時都有可能結束。例如,麥當勞就曾計劃在2024年底從幾乎所有沃爾瑪門店中撤出,這一事件再次證明了“寄生”模式的不穩定性。
在“寄生”潮流中,一些品牌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比如挪瓦咖啡通過與多家便利店品牌合作,成功實現了業務的快速擴展。然而,更多的品牌仍在探索中前行,面臨著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未來,“寄生”模式能否成為餐飲行業的主流趨勢,還需拭目以待。
不過,無論結果如何,“寄生”潮流都已經在餐飲行業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它讓我們看到了餐飲品牌在面對市場挑戰時的靈活性和創新性,也讓我們思考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對于消費者而言,“寄生”潮流也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和便利。在便利店、超市等消費場所內,我們能夠輕松找到各種美食和飲品,滿足不同的口味和需求。這種多元化的消費體驗無疑將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
當然,在享受“寄生”潮流帶來的便利時,我們也需要保持警惕和理性。在選擇餐飲店時,除了考慮口味和價格外,還需要關注食品安全和衛生狀況等方面的問題。只有確保這些方面的安全和質量,我們才能真正享受到“寄生”潮流帶來的美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