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近日公布了其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揭示了公司在國內外市場的運營狀況及財務表現。
在運營數據方面,滴滴國內出行業務的GTV(總交易額)實現了7.8%的同比增長,這一增速與上季度基本持平,略有放緩。經過過去兩年的波動,國內業務的增速已逐漸穩定在約10%左右,略高于行業整體或GDP增速。從環比角度看,本季度國內GTV增長了6.3%,盡管與2023年和2019年同期相比稍顯疲軟,但這一趨勢與零售、酒旅等其他行業保持一致。在價格與訂單量方面,平均客單價繼續下滑,本季度下降了2.5%,這在當前環境下并不意外。而訂單量則同比增長了11%,同樣保持平穩態勢,與上季度差異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據交通部數據,滴滴國內網約車單量(不包括花小豬、順風車及聚合業務)環比增長3%,這是近幾個季度以來首次跑贏網約車行業整體增長(2.9%),顯示出滴滴在國內市場的業務及市占率已趨于穩定。
從營收角度來看,滴滴國內出行業務收入達到482億元,同比增長3.3%,較上季度的2.6%有所改善,但仍明顯低于對應GTV約8%的增速。這表明在需求疲軟的環境下,滴滴對消費者端的補貼需求仍然較高。與此同時,滴滴國內平臺銷售額同比增長24%,繼續顯著跑贏GTV和營收增速,顯示出司機分成增長相對較慢的趨勢。在當前“弱需求、強供給”的市場環境下,平臺方普遍傾向于提高變現率,以應對外部壓力并改善業績表現。
海外業務方面,滴滴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盡管本季度GTV同比增速為20%(前兩季度分別為51%和39%),看似有所放緩,但訂單量增速仍高達33%,與前兩季度相比并未明顯下降。名義增長的放緩主要受客單價同比下滑近10%的影響,這主要是匯兌因素所致。剔除匯率影響后,國際業務GTV在可比匯率下的增速實際達到33%。與價格波動相比,訂單量的內生增長更具持續性和指導意義,對業務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在利潤指標上,滴滴國內板塊調整后EBIT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24.9億元,較上季度略有增長,EBITA利潤占GTV的比重保持不變,為3.2%。這與國內業務增長趨勢一致,表明滴滴國內業務已處于中短期內的穩定狀態。同時,海外業務和其他創新業務的減虧成為亮點,其中海外業務本季度adj.EBITA虧損為3億元,虧損率再創歷史新低,達到1.3%。其他創新業務虧損也收窄至4.5億元,為近年來新低。滴滴整體本季度adj.EBITA達到17.4億元,環比增長37%,盡管國內板塊利潤率持平,但其他板塊的減虧仍為公司貢獻了可觀的利潤。
從成本和費用角度來看,滴滴本季度利潤率的改善主要來自于毛利端。毛利率由18.6%提升至19%,盡管提升幅度較上季度有所收窄,但符合國內業務利潤率穩定、海外和創新業務貢獻增量毛利率的情況。費用方面,四項經營費用占收入的比重與上季度基本持平,而研發和管理費用率因股權激勵支出增加而小幅上升0.2個百分點。這表明滴滴本季度利潤率的提升并非通過控制費用支出實現,而是得益于業務變現能力的提升或收入結構的優化。
總體來看,滴滴第三季度業績與上季度相比變化不大,國內業務保持穩定增長,海外業務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并減虧。滴滴作為國內出行市場的龍頭企業,在市場地位基本確定的情況下,有操作空間來調整抽成水平、調節自身盈利。同時,公司管理層也將有更多精力和資源來精細化運營效率、縮減虧損,并嘗試在國內業務穩定后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