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了一項關于狹義貨幣(M1)統計口徑的重要修訂決定,該決定將從2025年1月起正式實施。此次修訂的核心在于,M1的統計范圍將擴大,新增個人活期存款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兩項內容。
據中國人民銀行解釋,貨幣供應量是衡量經濟中金融工具流通和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標,其統計口徑需隨著經濟和金融的發展而不斷調整。過去,M2的統計范圍已逐步擴大,納入了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貨幣市場基金份額等新型金融工具。而今,隨著金融市場和創新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支付手段的革新,個人活期存款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的流動性已顯著增強,符合M1的統計定義。
具體而言,個人活期存款在過去因技術限制無法即時轉賬支付,故未納入M1。但隨著移動支付體系的普及,個人活期存款現已具備隨時支付的功能,其流動性與單位活期存款無異。同時,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也因其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的高流動性,被納入M1的統計范圍。這一修訂不僅反映了金融工具流動性的變化,也與國際主要經濟體的M1統計口徑相接軌。
中國人民銀行還透露了修訂后M1統計數據的發布安排。從2025年1月起,將按新口徑統計并公布M1數據,預計將在2月上旬向社會發布。同時,為了保持數據的連續性和可比性,還將公布2024年1月以來按新口徑修訂的M1余額和增長速度數據。
這一修訂決定的背景,正值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貨幣政策持續支持的關鍵時期。在近日舉行的2024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企業和居民的綜合融資成本。同時,他還強調了優化貨幣供應量統計的重要性,將個人活期存款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納入M1統計,并加強對各層次貨幣供應量和社會流動性的監測。
會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易綱作了題為《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歷程與貨幣政策框架的演變》的主旨演講。他回顧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歷程,并指出,經過四十多年的持續推進,我國已形成比較完整的市場化利率體系,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愈發暢通,利率對宏觀經濟運行的調節作用持續增強。以價格型調控為主導、以利率為核心的貨幣政策框架,為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穩定貨幣幣值、促進經濟增長的使命提供了堅實基礎。
來自生態環境部、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嘉賓也發表了主題演講,共同探討了中國金融體系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來自金融管理部門、相關部委、金融機構、科研院所及高校的50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