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在11月27日終于突破了400億元大關,但這一成績的取得較去年顯著滯后,預示著本年度可能成為自2015年以來,除疫情影響的2020年和2022年外,票房表現最為低迷的一年。2019年高達641億的票房記錄,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顯得遙不可及。
盡管整體票房表現不佳,但2024年的電影市場依然涌現出了一批票房佳績的影片。截至目前,年度票房前十名分別為《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抓娃娃》、《第二十條》、《熊出沒·逆轉時空》等作品,這些影片主要集中在春節檔期,顯示出該檔期對票房的強大拉動作用。其中,春節檔后的影片票房表現明顯乏力,未能再現S級頭部爆款的輝煌,暑期檔和國慶檔等重要檔期的票房也遠低于2023年同期。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總票房表現不盡如人意,但11月以來,電影市場仍有一些亮點值得關注。國產電影方面,邵藝輝執導的第二部作品《好東西》在豆瓣開分9.1后,迅速走紅,票房突破2億,預計最終票房將達到5至6億,成為11月的票房黑馬。同時,國產恐怖片《鴛鴦樓·驚魂》也憑借出色的票房表現,打破了過去五年國產恐怖片票房紀錄,盡管在各大評分網站的評分較低,但其票房成績卻令人矚目。
然而,與國產電影的亮眼表現相比,進口片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則顯得黯淡無光。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角斗士2》和巨石強森、克里斯·埃文斯主演的《紅色一號:冬日行動》在國際市場表現穩健,但在中國市場的票房卻十分慘淡,僅占全球票房的2%左右。這一現象表明,中國市場對進口片的審美偏好正在發生顯著變化。
文藝片和中小成本電影的市場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多部影展入圍作品如《老槍》、《風流一代》等票房慘淡,反映出市場對這類影片的接受度有限。與此同時,一些中小成本優質恐怖、驚悚片的市場表現卻出現了明顯崛起,如《異形:奪命艦》在北美市場取得了超1億美元的票房成績,與大片《毒液:最后一舞》相差無幾,顯示出市場對這類影片的強烈需求。
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阿里影業燈塔研究院發布的《2024中國電影觀眾變化趨勢報告》顯示,當前電影市場的主流觀眾群體為女性、熟齡群體,且中小城市觀眾占比進一步提升。然而,這一變化并未帶來票房的顯著增長,反而暴露出電影市場受眾基本盤停滯的問題。青少年觀眾和核心影迷群體的觀影動力大幅削弱,電影作為線下娛樂消費的“高門檻”和“低體驗”問題日益凸顯。
報告還指出,口碑差、故事俗套是阻礙觀眾進場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些憑借陣容或IP吸引前期熱度的平庸電影,票房表現往往一日游后斷崖下滑,觀眾觀感形同受騙。這些平庸電影不僅浪費了市場資源,還進一步降低了觀眾對電影市場的整體熱情。
因此,電影行業需要盡快重新定位市場需求與內容供給之間的誤解,加強內容創新,引入新人新思維,快速迭代和出清舊思維。尤其是在腰部內容和常規檔期方面,需要培養新一代觀眾的觀影習慣,打開新的局面,吸引觀眾重新走進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