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圍繞知名經濟學家李迅雷先生關于股市效應的觀點,社會各界展開了熱烈討論。討論的焦點源自李迅雷11月24日在個人公眾號“李迅雷金融與投資”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為《對資本市場“共識”的再思考:股市上漲能否促消費?》。
在這篇近5000字的文章中,李迅雷深入剖析了股市上漲與促進消費之間的關系。他指出,盡管人們普遍希望通過股市上漲來增加大眾的財產性收入,但這一期望并不現實。李迅雷強調,股市的走強并不能承擔推動經濟增長和刺激消費的重任。
文章發表后,不少讀者對“股市不能帶來賺錢效應”這一表述產生了誤解。為此,李迅雷在11月27日通過朋友圈進一步澄清了自己的觀點。他提到,中國居民家庭資產配置中,股票占比平均僅為2%左右,即便在牛市期間,股市產生的財產性收入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相當低。A股市場正在經歷去散戶化過程,大部分個人投資者在牛熊交替中面臨財富負增長,而消費的主力軍是中低收入階層,因此股市波動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率并無顯著相關性。
李迅雷在文章中詳細探討了股市上漲與消費之間的復雜關系。他首先分析了A股市場的發展歷程,指出雖然已成為市值規模全球第二的大市場,但A股市場的投資功能(或賺錢效應)相較于融資功能而言,仍有待提升。他提到,盡管市場普遍達成共識,認為應強化投資功能,弱化融資功能,但實際操作中,股市波動對大多數個人投資者的財富或收入影響有限。
文章進一步指出,我國居民家庭資產中權益資產的比重較低,因此股市波動對消費的拉動作用有限。相比之下,房地產作為居民家庭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價格波動對消費的影響可能遠大于股市。文章還分析了不同城市間股市波動對消費影響的差異,指出一線城市由于高凈值人口占比較高,股市波動對消費的影響可能更為明顯,但這種影響并不具有普遍性。
在探討股市對收入再分配的效應時,文章指出,股市可能加劇了財富不平等。大部分個人投資者在股市中虧損,而少數高凈值投資者則賺錢。這種再分配效應可能不利于促消費。盡管如此,文章也提到,從分紅派息的角度來看,A股市場的投資者仍然可以獲得正收益。然而,由于A股整體估值水平不斷下移和個人投資者頻繁交易,導致總是虧錢的投資者比賺錢的多。
李迅雷在文章中總結了股市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并指出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他強調,促消費應通過增加財政在民生領域的支出和推動財稅體制改革等措施來實現,而不是依賴股市走強。這一觀點為當前股市與消費關系的討論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考。
盡管李迅雷的觀點邏輯縝密,但仍引發了不少反對聲音。許多觀點認為,股市上漲確實能夠促進消費增長。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李迅雷的文章為我們重新審視股市與消費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