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生成式AI大會(上海站)于近日圓滿落幕,此次為期兩天的盛會吸引了超過4000名報名咨詢者,現場有超過1200名觀眾參與,而線上觀看人次更是突破了104萬。
大會以“智能躍進 創造無限”為主題,匯聚了51位來自產學研投各界的嘉賓,共同探討生成式AI的技術創新、商業落地、未來趨勢及前沿研究焦點。在熱烈的學術氛圍中,嘉賓們帶來了豐富的干貨分享,引發了與會者的廣泛討論。
大會現場座無虛席,主會場和分會場均呈現出濃厚的學術氛圍。展覽區更是熱鬧非凡,15家企業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觀看和討論。這些創新技術不僅展示了生成式AI的最新進展,也為未來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AI Infra峰會上,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戴國浩指出,業界應更關注單位算力的高效token吞吐,通過軟硬協同優化和多元異構適配提升算力利用效率。北電數智智算云負責人郭文分享了全棧AI工廠的建設經驗,旨在填補國產算力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產業鏈斷層。GMI Cloud亞太區總裁King.Cui則強調了高穩定性GPU集群在AI企業全球化布局中的重要性。
阿里云智算集群產品解決方案負責人叢培巖介紹了支持超大規模分布式訓練的靈駿智算集群,該集群在穩定性和性能上均表現出色。光羽芯辰創始人周強則探討了個人大模型的發展機遇,認為端側智能設備將為大模型的普及提供新的路徑。
大會還舉辦了多個分會場活動,包括端側生成式AI技術研討會、AI視頻生成技術研討會和具身智能技術研討會。這些分會場邀請了17位青年學者和技術專家進行報告分享,為參會者提供了更深入的學術交流平臺。
在圓桌討論環節,嘉賓們圍繞“大模型行至深水區,AI Infra的新變化與新機會”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德聯資本執行董事劉景媛作為主持人,引導嘉賓們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和經驗。Zilliz合伙人欒小凡認為,AI技術的落地需要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而開源社區和全球化戰略將成為Infra軟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Alluxio首席架構師傅正佳則強調了存算分離趨勢對AI存儲的挑戰,并介紹了他們如何通過分布式數據編排軟件系統來應對這些挑戰。英飛流創始人張穎峰則分享了RAG技術的難點和突破方向,認為將系統專家和AI專家融合在一起是做好RAG產品的關鍵。
此次大會不僅展示了生成式AI的最新進展和商業化探索,也為未來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啟示。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商業化進程的加速推進,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領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