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工智能領域迎來了一場重量級的人事變動。據知名科技媒體Wired的最新報道,OpenAI成功從其主要競爭對手谷歌DeepMind挖角,引進了三位在計算機視覺與機器學習領域具有深厚造詣的專家: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和Xiaohua Zhai。這三位新成員將坐鎮OpenAI在瑞士蘇黎世新建的研發中心,致力于推動多模態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
OpenAI在多模態AI領域的發展勢頭強勁,其文生圖平臺Dall-E自2021年面世以來便備受矚目。隨后,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推出更是將這一趨勢推向高潮,盡管起初僅支持文本交互,但ChatGPT通過不斷迭代升級,已逐步融入了語音和圖像識別功能,實現了多模態交互的飛躍。目前,最新一代的DALL-E已無縫融入ChatGPT平臺,為用戶帶來了更為豐富的使用體驗。OpenAI還在秘密研發一款名為Sora的生成式AI視頻產品,雖然尚未公開亮相,但已引發了業界的廣泛期待。
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頂尖人才的爭奪戰也愈演愈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OpenAI與谷歌DeepMind等巨頭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據透露,這些頂尖AI人才的年薪往往高達數百萬美元,甚至更高。近年來,AI領域的跳槽現象屢見不鮮,許多知名研究員紛紛換東家,尋求新的發展機遇。例如,曾負責OpenAI未公開視頻生成器項目的Tim Brooks便轉投DeepMind麾下;而微軟則在今年早些時候挖走了Inflection AI的AI負責人Mustafa Suleyman及其團隊的大部分成員。谷歌也不惜重金,以27億美元的高價將Character.AI的創始人Noam Shazeer招入麾下。
與此同時,OpenAI內部也經歷了一系列的人事變動。聯合創始人兼前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選擇離職,創立了一家專注于AI安全與風險的初創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而前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也于今年9月宣布告別OpenAI,轉而投身于一家新的人工智能企業的籌備工作。這些人事變動無疑給OpenAI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但同時也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機遇。
為了在全球范圍內拓展業務,OpenAI正加速其全球化戰略的步伐。除了新成立的蘇黎世研發中心外,公司還計劃在紐約、西雅圖、布魯塞爾、巴黎和新加坡等地開設分支機構。目前,OpenAI已在倫敦、東京和總部舊金山等地設立了多個研發中心,形成了全球性的研發網絡。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OpenAI更好地服務全球客戶,還將進一步推動其技術創新和業務發展。
蘇黎世作為歐洲知名的科技中心,匯聚了眾多頂尖的科研機構和人才。全球知名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便坐落于此,該校的計算機科學系更是享譽全球。近年來,蘇黎世已成為眾多科技巨頭爭奪人才的重要戰場。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蘋果公司也曾在蘇黎世設立了一個秘密的歐洲實驗室,從谷歌等競爭對手那里挖走了一批人工智能專家。如今,隨著OpenAI的加入,蘇黎世的人工智能領域無疑將迎來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