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3年初GPT3.5的震撼發布,全球范圍內對人工智能的討論與恐慌并存,標志著人工智能新時代的到來。科技巨頭們紛紛投入大模型的研發,每個月都有新的大模型問世,并在性能上不斷逼近GPT系列。在這場大模型浪潮中,一個關鍵問題逐漸浮現:究竟誰才是這股力量的最大受益者?
經過兩年的發展,業界已達成共識,大模型的關鍵在于其垂直應用。meta公司近期任命了一位AI業務負責人,旨在加速meta AI的商業化進程。meta通過其Advantage+平臺,已成功將生成式AI應用于營銷領域,降低了轉化成本,提高了廣告效率。據透露,使用圖像生成技術的企業廣告轉化率增長了7%,而AI驅動的信息流和視頻推薦則使Facebook和Instagram的用戶使用時間分別增加了8%和6%。
營銷領域成為大模型垂直應用的重要戰場,生成式大模型不僅用于廣告素材的生成,還優化了廣告投放的匹配度和精準人群定位,提高了投放效率。A/B測試、投后分析及自動化流程也逐漸融入大模型的應用中。meta、谷歌和微軟等巨頭已在這一領域取得初步成果,盡管增量在整體營收中占比較小,但已顯示出大模型生態的潛力。
相比之下,一些中等規模的公司似乎更能體現大模型的助力效果。以移動廣告技術公司Applovin為例,其通過大模型的應用,市值在兩年內翻了10倍,達到1100億美元。2024年第三季度,Applovin的總收入同比增長39%,軟件平臺收入更是增長了66%,利潤率高達78%。其AI引擎Axon 2.0在廣告定向、素材生成和投放自動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極大地提高了廣告效率和客戶轉化率。
Applovin的成功并非偶然,其在大模型應用方面的領先不僅體現在算法和技術上,還包括對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公司與谷歌云合作,升級了支持AI廣告算法的基礎設施,實現了廣告技術的現代化,加速了AI開發進程。這種全方位的投入使得Applovin在廣告技術領域脫穎而出。
另一家受益于大模型技術的公司是Pinterest,其營收從2023年開始再次加速增長。Pinterest基于第一方數據研發自己的大模型,每秒生成超過4億次預測,為用戶提供高度個性化的內容推薦。在廣告端,Pinterest推出了Performance+廣告平臺,利用AI技術實現預算分配、競價和定位的自動化,降低了廣告商的工作量,提高了廣告投放效率。據內部測試顯示,使用Performance+的廣告商平均轉化率提高了14%,每個活動的成本降低了9%。
然而,并非所有加入大模型賽道的公司都能獲得正向收益。一些公司盡管已投入大模型應用,但由于基礎設施不足或C端體驗改善尚未轉化為商業收入,導致成本上升而收益未增。例如,Unity公司在游戲引擎業務上投入大量資源于AI工具,但其廣告業務并未因此顯著增長。同樣,Snapchat在濾鏡產品中應用生成式AI,雖然提升了用戶體驗,但并未直接轉化為廣告收入或訂閱費用增長。
因此,成為大模型浪潮的受益者并非易事。公司需要在算法和技術上保持領先,同時投入足夠的資源于軟硬件設施,確保C端體驗的改善能夠轉化為商業收入。只有這樣,才能在這場人工智能革命中抓住機遇,實現持續增長。
大模型的應用還需要考慮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問題。隨著大模型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如何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保護機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以贏得用戶的信任和支持。
總之,大模型浪潮正在改變著各行各業的發展格局。誰能夠在這場變革中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誰就能成為這場人工智能革命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