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萬眾矚目的2024年,AI眼鏡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重新站在了舞臺中央。這一輪復興浪潮,不僅吸引了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科技巨頭的關注,還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熱情。meta攜手雷朋推出的Ray-Ban meta眼鏡,憑借其百萬級的銷量,成功點燃了市場對AI眼鏡的無限遐想。
緊隨其后,華為在自家智能眼鏡2中融入了最新的鴻蒙4系統和盤古大模型,百度也在世界大會上正式亮相了小度AI眼鏡,而智能硬件領域的佼佼者Rokid,同樣不甘示弱,推出了新一代AR眼鏡Rokid Glasses。與此同時,微軟、蘋果、谷歌、三星等國際巨頭,以及小米、OPPO、vivo、騰訊、字節、魅族等國內企業,紛紛傳出正在積極籌備或評估AI眼鏡項目的消息,整個行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然而,回望過去,谷歌眼鏡的失敗陰影仍籠罩在不少人心頭。那款曾被視為未來科技象征的智能眼鏡,最終因功能雞肋、隱私爭議等問題,未能成功打入大眾市場。因此,面對這一波AI眼鏡的復興,不少極客和技術愛好者心中難免存疑:智能眼鏡,這一次真的能擺脫“電子垃圾”的標簽,踏上真正的復興之路嗎?
智能眼鏡的發展之路,可以說是一部充滿坎坷與起伏的歷史。自谷歌2012年首次推出智能眼鏡以來,這一品類就一直在硬件的“周期律”中掙扎。從早期的極客追捧,到泡沫破裂后的市場沉寂,再到技術迭代后的新一輪嘗試,智能眼鏡經歷了多次起起落落。盡管過程中不乏失敗和挫折,但智能眼鏡始終承載著人們對數實融合的美好想象,以及近眼顯示類可穿戴設備的無限可能。
智能眼鏡,作為智能手機之后的下一個顛覆性產品,一直被視為連接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橋梁。它不僅能讓人們擺脫智能手機的束縛,直接與物理世界互動,還能提供比VR設備更加輕盈舒適的佩戴體驗。因此,盡管面臨諸多挑戰,科技企業、極客和大眾始終對智能眼鏡抱有期待,愿意給它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如今,隨著大模型的興起,智能眼鏡終于迎來了復興的拐點。大模型在語音理解、AI功能實現等方面的顯著進步,徹底改變了智能眼鏡的人機交互體驗,使其從過去的“人工智障”變成了真正的智能助手。在這一背景下,智能眼鏡的產品化路線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其中,以Ray-Ban meta為代表的“AI+AR眼鏡”憑借其時尚性與功能性的完美結合,成為了市場的新寵。這類產品將主板、計算平臺、光學顯示模組等核心組件高度集成于傳統眼鏡上,不僅佩戴舒適,還具備攝像頭、語音交互、多模態等AI能力,為用戶帶來了顛覆式的體驗。百度AI眼鏡、LOHO與閃極科技、科大訊飛共同打造的智能眼鏡,以及Rokid Glasses等,都屬于這一類產品。
除了“AI+AR眼鏡”外,還有全彩顯示的“AI+AR眼鏡”以及XR顯示設備+系統級AI等路線。然而,這些路線在技術和市場應用上仍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全彩顯示技術的清晰度和距離平衡問題,以及手勢交互方式的學習成本和算法識別率不穩定等問題。相比之下,“AI+AR眼鏡”以其兼顧重量、功能、價格的優勢,正在成為智能眼鏡這一輪復興的主流形態。
隨著產品形態的逐漸穩定,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垂類企業甚至白牌代工廠開始涌入AI眼鏡市場,推動了市場的爆發式增長。這一趨勢與智能手機領域的“千元機時刻”頗為相似。2014年,隨著4G網絡的普及和直板觸屏智能手機形態的穩固,智能手機市場迎來了一個巨大的空白市場,無數品牌正規軍紛紛進入,將山寨機清理出市場,開啟了智能手機的規?;占啊?/p>
如今,AI眼鏡也來到了“千元機時刻”的前夜。一方面,大模型重塑了智能眼鏡的實用性和功能性,使其能夠取代部分智能手機的功能,產品力走向消費級拐點;另一方面,傳統智能終端如手機、平板、PC的格局已經難以撼動,智能眼鏡為中小廠商和開發者提供了技術創新和差異化競爭的機會。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和供應鏈的進一步成熟,AI眼鏡的整體成本將更加可控,在千元左右打開指數上升的拐點成為可能。
目前,Rokid Glasses的定價為2499元,百度AI眼鏡預計明年正式售賣,定價也在兩千元檔左右。小米、中小科創公司等也紛紛盯上了這個賽道。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智能眼鏡將成為大眾消費市場的新寵,開啟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