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落幕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中,AI硬件領域迎來了一波前所未有的銷售熱潮,其中AR眼鏡的表現尤為亮眼,銷量激增超過200%,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盡管AR眼鏡并非新興產品,但在AI技術的加持下,它似乎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市場春天。
AI與AR眼鏡的結合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眾多廠商正加速研發自家的AI AR眼鏡,力求在競爭對手之前搶占市場先機。然而,他們不僅要面對老對手的激烈競爭,還要迎接來自科技巨頭的全新挑戰。對于這個有望成為AI硬件核心市場的領域,各大巨頭顯然不愿錯失良機。
在這場即將爆發的AI眼鏡大戰中,百度無疑是動作最為迅速的廠商之一。在不久前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正式推出了小度AI眼鏡。不過,這款眼鏡并未加入AR功能,而是采用麥克風、攝像頭和揚聲器組成,通過舍棄顯示模塊來實現更輕便的機身和更持久的續航。這一舉措為AI眼鏡市場帶來了新的思路。
目前,AI眼鏡市場逐漸形成了兩大陣營:一類是以小度AI眼鏡為代表的語音交互模式產品,另一類則是加入AR顯示功能,支持圖像和語音雙重交互模式的產品。這兩類產品各有千秋,產品定位和功能分類不同,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產品。
以Rokid Glasses為例,這款眼鏡的核心功能圍繞AI大模型構建,利用光波導技術實現了AR顯示系統。通過這一系統,用戶可以在眼鏡上獲取必要的文字信息,如翻譯文本、物體信息標記等,同時支持實時導航方向顯示。更重要的是,Rokid Glasses在實現這些功能的同時,重量僅為49克,日常續航時間可達4小時,并支持快速充電,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
光波導技術的優勢在于其重量、大小和功耗均優于Micro-LED模組,使得AR眼鏡即使在電池容量較小的情況下也能提供超長續航。光波導模組的亮度可以輕松達到1000尼特,無需遮光設計即可在陽光下使用,進一步減輕了機身設計負擔。因此,大多數AI+AR眼鏡都采用了光波導技術,以滿足移動、無感且易用的使用需求。
從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小米、雷鳥、meta和谷歌等科技巨頭的AI眼鏡項目都采用了類似Rokid Glasses或小度AI眼鏡的設計思路。這些廠商并未試圖在傳統AR眼鏡的基礎上設計AI眼鏡,而是選擇了更加輕便和實用的方案。
以小米為例,據稱新一代AI眼鏡將采用與meta Ray-ban相似的設計,功能參數與小度AI眼鏡接近。meta Ray-ban作為全球最熱銷的AI眼鏡之一,其全球銷量已超過100萬臺,證明了用戶對這類產品的接受程度明顯高于傳統AR眼鏡。
值得注意的是,meta曝光的下一代AI眼鏡原型“Orion”也預計將增加AR顯示模塊。雖然具體采用哪種AR顯示模塊尚不清楚,但考慮到其提供的“在現實世界中疊加2D和3D內容”的描述,業界普遍認為光波導技術的可能性最大。同時,谷歌在演示宣傳片中泄露的AI眼鏡也具備AR顯示功能,設計思路與功能設計與Rokid Glasses相似。
隨著AI眼鏡在全球范圍內的火爆,原本在空間顯示領域有一定積累的廠商都在加快推進AI+AR眼鏡的項目進度。而一些在AR領域涉獵不多的廠商,如小米等,則相對謹慎,大多采用非AR方案,以在售價上占據優勢,更有利于初期普及和用戶習慣培養。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許多新出的AR眼鏡或AI眼鏡都與傳統眼鏡廠商進行了合作。例如,博士眼鏡與星紀魅族、雷鳥創新等品牌展開合作,提供專業的配鏡服務。這種合作不僅解決了AR眼鏡體驗店難找、近視群體購買體驗差等問題,還讓傳統眼鏡品牌找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科技巨頭們與傳統眼鏡廠商的合作,實現了優勢互補??萍季揞^們擁有技術和研發團隊,但缺乏服務門店和眼鏡設計團隊;而傳統眼鏡品牌則擁有龐大的線下銷售體系和豐富的設計經驗。這種合作不僅提升了AR眼鏡的佩戴舒適度和外觀設計水平,還拓寬了傳統眼鏡品牌的客源渠道。
對于消費者而言,AI+AR眼鏡帶來的體驗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它解放了雙手,成為了隨身AI助手,提供了更即時的信息提示。這種更方便、更無感的體驗方式,讓消費者無需時刻關注手機屏幕,就能從AR眼鏡中獲取必要的信息,同時不影響與他人交談或駕駛交通工具。
或許,我們不應該將AR眼鏡視為手機或其他終端的完全替代品,而是將其看作一個便攜的“手機分身”。它擁有手機的部分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利,但并不會完全取代手機。這種將手機功能“移植”到AR眼鏡上,并利用AI的多模態能力構建更加立體、主動的互動機制的方式,正成為AR眼鏡市場的殺手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