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在2024年加速布局人工智能(AI)領域,其動作頻繁且涉及范圍廣泛,從聊天、社交到圖片、視頻、教育乃至硬件產品,推出了十多款AI新品。
其中,豆包APP尤為引人矚目。這款上線僅一年多的應用,已迅速攀升至全球AI APP月活榜的第二位。據點點數據顯示,豆包在蘋果端免費應用效率榜上連續30天穩居榜首,同時在免費應用總榜中也保持前三的佳績。
然而,字節的AI產品并非全部表現出色。豆包雖月活量高,但用戶粘性相對較低。數據顯示,今年6至8月,豆包在國內的日均使用時長僅為5.3分鐘。字節旗下的社交AI應用貓箱,在近半年的月活表現上,也未能超越MiniMax旗下的同類型產品星野。
字節AI產品表現的兩極分化引發了廣泛關注。為何豆包能在全球月活榜上名列前茅,卻面臨用戶粘性不足的問題?字節在AI領域的布局究竟遵循了哪些策略和特點?又存在哪些優勢和風險?
據DataEye研究院分析,字節在AI布局上采取了三大策略:
首先是對標優質競品,進行多種類覆蓋。在各類AI產品領域,都能看到字節的身影。例如,豆包對標ChatGPT和百度文心一言,貓箱則與MiniMax旗下的星野競爭。這種策略旨在順應市場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并通過廣泛布局來應對多領域的競爭。
其次,字節在AI領域注重海內外同步布局。許多國內推出的AI產品,都有相應的海外版本。例如,豆包的海外版為Cici,而貓箱則是基于AnyDoor的國內版本。這種策略體現了字節對海外市場的高度重視,并試圖在AI時代復刻Tik Tok的成功。
最后,字節采取全產業鏈推進的策略。從底層的大模型層,到開發Agent的中間層,再到應用層,甚至是硬件產品,字節都有涉及。這種策略旨在提升AI綜合能力,并尋求B端和C端的共同發展。
字節實現這些布局的基礎,是其核心的APP工廠模式,以及背后的賽馬機制。賽馬機制鼓勵多個團隊同時開發類似產品,通過內部競爭來篩選出優質產品。這種機制雖然能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產品競爭力,但也存在資源分散和短期內產品力難以聚焦的弊端。
在字節的AI應用體系中,豆包是最接近超級應用條件的產品。然而,盡管豆包月活量高達5130萬,位列全球AI APP第二,但其日均使用時長和人均使用天數仍遠低于超級應用的標準。這意味著,豆包要成為AI時代的“抖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了提升豆包的數據表現,字節也加大了投入。數據顯示,自2024年7月以來,豆包始終保持較高的投流力度。然而,DataEye研究院認為,買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戶量,但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真正支撐用戶規模和使用程度的核心,是產品本身的價值。
目前,AI智能化程度不夠成熟和同質化嚴重是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不過,字節在AI領域也有自己的優勢。其龐大的流量池和多領域的數據積累,為AI產品的成長提供了有力支持。
雖然AI時代的抖音還未出現,但字節在AI領域的布局和表現值得關注。憑借其算法技術的推崇和自身優勢,字節有望成為未來能打造出AI超級應用的大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