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AI算力市場的風云變幻引發了廣泛關注。一場被稱為“百模大戰”的競賽,推動了AI算力需求的急劇上升。根據《中國綜合算力指數報告(2024)》的數據揭示,從2003年至2023年,智能算力的需求激增超過百億倍。這一供需失衡的態勢,催生了算力租賃市場的迅速崛起。
在這一波浪潮中,不僅傳統的云服務提供商憑借雄厚的實力和豐富的技術資源占據了市場的一席之地,更有眾多傳統企業紛紛跨界進入算力租賃領域。據統計,僅在2023年下半年,就有包括蓮花控股、錦雞股份在內的近40家上市公司宣布涉足算力租賃業務。目前,與“算力租賃”相關的上市公司數量已達到101家,總市值高達1.6萬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算力租賃市場很快便遭遇了挑戰。今年新增的29家算力租賃業務上市公司中,有11家在上半年出現了業績虧損,其中最高虧損額達到了3.097億元。面對市場的嚴峻形勢,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考慮退出跨界項目,算力租賃市場的熱潮迅速降溫。
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寧暢公司在烏鎮提出了“精裝算力”的新概念。這一概念將智算中心的建設比作為大模型的“家”進行裝修,強調通過軟硬協同一體化的定制化服務,滿足大模型的高效落地需求。寧暢的精裝算力涵蓋了定制化、全棧全液能力,旨在為用戶提供從硬件到軟件平臺搭建、算法模型優化、應用場景定制等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為何跨界算力租賃業務會遭遇如此困境?業內人士指出,技術投入大、獲客難、算力性能不穩定等問題是跨界企業盈利的主要痛點。算力租賃不僅需要芯片等硬件設備,更需要具備軟硬全棧的技術能力??缃缙髽I往往缺乏核心技術,難以在新業務構建和拓展上取得進展。同時,智算中心的建設和運營也需要極高的資金成本,一旦算力結構不合理或應用生態不完善,很容易導致智算中心閑置,利用率低下。
即便找到了客戶,部分跨界企業提供的算力服務也存在性能不穩定、響應速度慢等問題,導致用戶體驗不佳,最終造成用戶流失。面對源源不斷的資金需求,跨界企業的算力業務陷入了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算力格局的穩定,市場正在回歸正常的技術和商業邏輯。除了寧暢這類提供全棧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外,一些創新型中小型企業則更加專注于大模型應用的開發與部署,錨定某一特定領域進行大模型的訓練。這些企業雖然沒有更多資金和精力搭建自己的算力中心,但垂直領域用戶對大模型精調、推理業務的需求卻為它們提供了市場機會。運營商和算力廠商也提供了自己的算力平臺,為這些創新型企業提供開箱即用的一站式算力服務。
隨著大模型應用落地的加速,算力供給和應用場景需求的聯接正在加深,用戶對算力的需求也趨于多元化和復雜化。在這一背景下,算力市場正在進入精細化發展的新時期。算力租賃業務本身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要想在市場中立足,不僅需要提供算力服務,更需要具備全棧服務能力,滿足用戶的剛需,并全程優化用戶體驗。只有這樣,算力業務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