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網站披露《廣州市重點產業鏈匯總表》,列舉了21條重點產業鏈目標規模,其中19條產業鏈列出了鏈主企業初步名單,其中,樹根互聯入選“軟件和信創(含互聯網和信息服務、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電競等)”產業鏈鏈主企業,也是唯一一家擔綱工業互聯網的鏈主企業。
此前的廣東“十四五”規劃提出,著力培育若干鏈主企業和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企業群。以樹根互聯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借助上下游優質資源高效配置,擔綱產業轉型升級的“鏈主”,重塑供應鏈體系。
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省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約1.73萬億元,居全國第一。從數字核心產業看,全省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4.29萬億元,規模連續30年居全國第一;全省軟件業務收入1.36萬億元,同比增長14.8%,規模居全國第二。憑借實力雄厚的軟件和信創產業基礎,廣東制造業迎來新的數字化助手。
01鏈主能做什么?
作為年產值超過1000億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頭部企業,長城汽車數字化水平高,但壓力機的運維一直是難點和痛點——傳統設備運維模式為主,依靠“既定周期實施維保+故障經驗預防”來保證設備的運行,過程存在維護周期不合理、資源調配不精準、知識經驗分散難利用等問題。
而通過樹根互聯提供的設備運維過程數據化、可視化,將傳統運維模式轉變為以數據為驅動的數字化運維模式,僅僅在沖壓車間,就讓備品備件減少15%、故障平均停機率減少30%。
“不管什么樣的定制柜子,我們都能在20天內交貨。”廣州美洛士家具公司總經理羅方華說,借助與樹根互聯聯合打造的“全球定制家居產業鏈平臺”,可以把最適合的加工訂單分發到最適合的工廠及機器,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統計和挖掘,掌握設備故障、生產負荷變化等,規劃出最優化的零部件加工訂單工藝匹配路線。
工業互聯網,可以讓設備的運行效率不斷提高,生命周期管理更加精準化,“解讀”數據,讓各類設備間能“通話”。因此也被看作是“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重要驅動力。
無論是對長城汽車這樣的龍頭企業,廣州家居行業,一個個巨大的“虛擬數字工廠”正推動企業內部、企業之間實現信息互通、協同合作。
產業鏈升級背后,是全球制造格局的深刻改變——工業4.0時代的競爭,企業間的競爭正變為產業鏈間的競爭。尤其是疫情發生后,工業互聯網助力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更加靈活、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
02產值有多大?
“鏈主制”由龍頭企業擔任“鏈主”,發揮連接上下游、帶動產業發展的作用。一家大型“鏈主”企業,能牽動成百上千企業,可以說抓住“鏈主企業”就抓住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牛鼻子”。
根據匯總表,廣州市重點產業鏈共有21條,其中到2025年目標規模為萬億級的共8條,分別為時尚產業集群、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現代金融業(含投資管理等)等等,其中也包括樹根互聯所在的軟件和信創(含互聯網和信息服務、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電競等)。
每一個行業背后,都是一條巨大的產業鏈,以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為例,以廣汽集團為鏈主的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目標規模最大,到2025年為1萬億元。
而工業互聯網同樣“實力不俗”。賽迪顧問預計,2022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將達8924.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3.6%。華安證券測算顯示,2025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4萬億元,蘊含著我國信息技術領域中長期最大的市場空間和投資機會。
樹根互聯已服務了三一重工、金川集團、衛華重工、長城汽車、杰克縫紉機等企業客戶,推動龍頭企業“大象轉身”,快速邁進數字化階段,引領行業發展風向。
“當龍頭企業都在加快數字化,通過產業鏈傳導,更多中小企業也感受到了轉型的壓力,否則就會出現‘數字化貧困’的現象,競爭力下降。”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說。
03承擔哪些任務?
對中小企業來說,轉型的愿望已然非常強烈,但如何轉,則是困擾已久的問題。
據億歐智庫數據,我國當前90%的制造業企業配有自動生產線,但僅有40%實現數字化管理,5%打通工廠數據,1%使用智能化技術。
“中小企業轉型的痛點,包括投入成本高、技術基礎薄弱、缺乏成熟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和經驗借鑒等。我們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具有訂閱模式、新技術融合、物聯接入、知識復用等屬性,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低門檻、高效率、高可靠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同時,通過產業集群平臺化,推動中小企業形成了合力。”賀東東說。
解決“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的智造問題,樹根互聯形成了專注打造工業操作系統的平臺公司,修筑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代表的“新一代高速公路”,不斷降低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本與門檻。
作為工業操作系統,工業互聯網平臺相當于PC時代的Windows操作系統、移動時代的安卓系統,那么,工業軟件則是跑在平臺上的應用,類似于手機上的各類APP。用戶需要什么應用就自己下載、組合使用。
當前,樹根互聯在助力“數字+汽車”、“數字+紡織”、“數字+鋼鐵”、“數字+新能源”等落地的同時,也在加速平臺價值從“數字+”向“數字x”進階,幫助工業企業解鎖創新商業模式,打開更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