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鳥哥筆記”(ID:niaoge8),作者:鄭火火,授權轉載發布。
媒體也一樣,變的是媒介,不變的是內容創作。
媒體,是信息的載體,解決信息的不對等,解決個體對事件,事物觀察的局限性,能以多角度,帶給你更準確的信息。
從烽火狼煙到飛鴿傳書,媒體本質不變,變了的是傳播媒介和傳播效率。
在新媒體如火如荼時代,有人總喜歡拿概念說事兒,其實概念在事物的本質面前不值一提。
現在的直播、短視頻,相對于幾年前的圖文是新媒體;
5年前的公眾號,相對于網站、bbs、博客等是新媒體;
10年前的論壇、博客,相對于報刊雜志等紙媒是新媒體。
變的是媒介、內容形式、分發方式,不變的是內容本身、產品化內容的創作。
新媒體,早已不是神乎其神的萬用藥,對于新媒體和你分享7條淺薄的思考。
01明確做新媒體動機
當我們開始創作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做這個賬號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跟風,為了隨便玩一玩,那么建議不要涉足新媒體。畢竟,水挺深,沒能堅持的話,對自己也是傷害。
那我來說,我做號的動機有三。
第一,創造價值,哪怕看我的內容有1人受益都值得,通過媒介輸出自己的觀點,影響某一垂直細分用戶;
第二,倒逼成長,自己打碎重組汲取的信息、認知、感悟,通過文章輸出,而且要求自己固定頻次輸出,就必須大量的信息輸入,倒閉自己提升信息密度和閱讀量;
第三,鏈接同頻用戶,找到1000個認可自己的同頻用戶,鏈接彼此。也許是知識付費,也許是企業咨詢,也許是品牌策略顧問。
具體形式,現階段沒想明白,但最終是要變現,就像商人要光明磊落說出初衷是盈利一樣,如果一個商人一直做公益、虧錢,是難存貨。要么,是資本的游戲,階段性虧損。
而且,動機是階段性變化。首先得提供價值,才有后續的遐想。
如果一開始就把變現,賺錢放在嘴邊,那么這事兒大概率是做不好。因為,用戶反感、甚至,一開始就不會吸引目標用戶。
02價值觀一定要正
價值觀,就是一個人的認知表現、和對事物的理解。同樣的事情,不同認知的人理解和表現的想法可能大相徑庭。
比如:一個伙伴說大海真的很美啊,純粹沙灘、海鷗和湛藍;另一個伙伴說,大海太可惡你看著海嘯、和無情的海水,每年不知道淹死了多少人。
同樣做內容創作,有的人為了博取流量、博取用戶的點擊無節操、無下限。甚至扭曲的切入目標用戶心理,只為了多一次轉發、和引發共鳴。
正確價值觀前提下的共鳴,是每個內容創作者夢寐以求的事,但是如果人血饅頭下的蹭熱度和間接共鳴,就是玩火自焚。
不是所有熱點流量都能蹭。
比如:吳亦凡事件爆發后,哪吒汽車的營銷,給吳亦凡一個機會,官宣請他做代言人,壞人也需要機會,哪吒精神就是給所有人重新做人的機會。
這種玩火的事情,到最終不用想肯定遭人唾棄,而且相關責任人也被處罰、開除。
比如:河南洪水災情下,康橋集團無節操不顧用戶情緒,自認為聰明的抖機靈文案,“入住高地,讓風雨還是風景”。
這波借勢營銷的背后,只能說企業新媒體負責人和企業價值觀不正。
不能違背道德,不帶節奏。比如:火極一時的咪蒙,精神傳銷式煽動用戶情緒,她試圖通過轉換角色,讓讀者感同身受、產生共鳴。
販賣焦慮,她塑造恐懼失敗、渴望成功、義憤填膺、粗暴直接的形象,把毒雞湯做到了極致。最終的結果,也是一地雞毛。
03深耕一個方向
長期主義是根基,選準方向后持續發力,不投機、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找到自己感興趣、擅長的領域,并全力投入。
從最初新浪、搜狐、網易、騰訊4大門戶分類,都有共通之處,財經、科技、娛樂、汽車、體育、房產、時尚等,根據自己的興趣找到一個類目,做細分再細分。
比如:選擇體育,細分籃球,再細分nba籃球,再細分nba里科比集錦籃球。
就像新消費品,找到一個足夠大體量的用戶市場,把你所在的領域細分再細分,然后持續打磨專業的產品,配合利他的內容輸出,能低成本獲取到精準用戶。
來看一個興趣號,“腳踝終結者聯盟”。最初,從個人興趣做NBA短視頻的剪輯開始,后來成為籃球領域公眾號的草根頭部。
精心打磨剪輯每一個視頻,為熱愛籃球的伙伴創造價值,堅持日更持續輸出,最終收獲一批籃球愛好者垂直粉絲。
對于內容創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進入心流狀態不覺得累,甚至會愛上日更。
內容輸出,是最低成本獲取流量的方式,用戶相對垂直,對后期運營動作和變現更容易。
04塑造特有風格
新媒體,本質上是媒介和效率的變更,表面來看也是傳播者的變更。
以前,看報刊、看門戶網站,更多的是和平臺和事對接,顯得有些官方。
對于內容創作者,總有一種距離感。而現在媒體的趨勢,都是獨立人格化,人情味兒十足,讓人感覺到有血有肉、有情緒的真人。
有些企業新媒體,做得還像90年代的官方報刊、官腔十足、枯燥乏味。
從沒把你的用戶當人看,用戶怎么可能迷戀你呢?連“新華社”官媒的小編都能和用戶打成一片,你還有啥放不下身段呢?
先看兩個案例,深圳衛健委和四川觀察。
調皮得不像企業號。
深圳衛健委,日常公共醫療情況播報,很無趣的科普的推文,在深圳衛健委的包裝下,10萬+是標配,且被廣大網友稱為騷話之王。
四川觀察,曾在疫情期間,幾條短視頻井噴式增長,除了內容迅捷,敢說之外,評論區的互動也是自成一派。
網友調侃,四川觀察除了四川不觀察之外哪都觀察,而且平臺規則所需,不權威消息透露,抖音上三個視頻必刷一個官方號,配合獨有的風格引爆就成必然了。
05了解平臺規則
小紅書,知乎,公眾號,抖音,快手,視頻號,B站。
每個平臺都有獨特的規則,有不可觸碰的底線,有更受青睞的風格,有流量分發規則。
每個都大相徑庭,只有熟悉了平臺的喜好,差異化的分發自己創作的內容,獲取流量和獲得用戶的概率才會高。同樣的內容(圖文、或視頻),是忌諱不做調整的多渠道分發。
選擇好自己擅長的1~3個平臺,重點分發。
畢竟個人精力有限,內容創作上已消耗70%的精力,再花30%的精力調整內容表現形式。
比如,同樣的內容一個頭條號做公域分發,垂類資訊平臺做借勢分發,抖音轉換短視頻,B站做彈幕風格長視頻。每一種形式,都需要打碎重組。
抖音快手關鍵詞是是“秀場“,是目前最大的短視頻平臺,適合做人設;
視頻號的關鍵詞是“社交”,是微信的親兒子,最適合做私域和冷啟動;
小紅書的關鍵詞是“女性”和“消費”,適合做前端營銷,也就是做種草和信用背書;
B站的關鍵詞是“年輕”,適合建立年輕人群的品牌認知,彈幕新潮、前衛風格;
知乎垂直領域較有深度,基本上都是3-5分鐘左右的視頻,專業意見領袖更適合。
知道規則后,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比,知道不要什么更重要。
拿一個消費品來說,流量存在的地方太多,哪里才是自己的主戰場?是需要想的更透徹些。把一口井挖到底,遠超過東一榔頭西一棒槌。
06工具幫你導航
好用的工具,就像駕駛過程中的導航,能幫你實時矯正路線,觀察路況,更高效的幫你到達目的地。
當我們在創作內容的時候,切勿閉門造車,蒙著頭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嗨,多看看對應平臺什么樣的內容更受歡迎,什么樣的風格更容易被接受。
而且,信息聚合的平臺很多,這里推薦一個“考拉新媒體導航”,幾乎涵蓋了新媒體人涉獵的各個模塊。內容產業服務平臺新榜,能幫助新媒體內容從業人員更好的掌握各平臺風向標。新榜、新紅、新抖、新快、新站,可以看所在平臺大盤數據,垂類數據。
就像車載導航,讓你清晰的知道距離目的地還有多遠,你和你想要做成的目標賬號還有多大的差距,哪些地方需要優化。
當然,工具只是輔助和矯正,核心是源源不斷的輸出。
07時刻自我發問
從黃金圈去向自己發問,從“為什么”切入,而不是從“是什么”切入,想清楚了階段性、長期性的為什么,能讓我們少走彎路,也不會陷入自嗨的無用功。
看個段子:說新媒體人,軟硬兼修啥都得會。
硬能力:文案、推廣資源人脈、活動策略、執行力、熱點捕捉、數據抓取分析、行業及產品認識、其他基礎技術,如SEO、H5、PPT、PS、Visio、腦圖、Excel、Axure、墨刀……
軟能力:自我驅動、學習、抗壓能力、換位思考、情商、理解溝通協調、熱情、心理學、商業思考。
不要沉迷于某一個概念、某一項技能,或者在某一個領域上得以滿足。
新媒體人,一定是終身和變化共存,因為平臺規則、用戶喜好、內容形式都在周期性的變化和迭代。
局部來看,掌握了一項技能自然是好事;整體來看,技能只是輔佐某個局部的一個模塊;全域來看,技能只是長征路上一個小插曲而已。
問自己,為什么做新媒體賬號?現在的精力怎么分配更適合?有沒有違背做號的初衷?是不是被所謂的數據捆綁前行?
流量是不是檢驗自己賬號唯一標準?如果停止創作自己會遺憾嗎?會有一個用戶遺憾嗎?
最后的話:新媒體,只是載體,不是萬用藥。可以是內容載體,商品載體,用戶載體。每當被一次次吹噓的時候,讓自己冷靜下來,新和舊都只是相對,不變的是媒體的本質。
正如交通工具,高鐵對于火車是新,汽車對于馬車是新,都是時代造就的產物。
媒體也一樣,變的是媒介,不變的是內容創作。先做起來,去碰壁、去遇見問題、去攻克問題,才有突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