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由日本經濟新聞攜手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進行的拆解分析揭示了iPhone 16 Pro與谷歌Pixel 9 Pro在成本構成上的顯著差異。兩款旗艦機型在美國均以999美元的價格出售,但拆解報告顯示,它們在零部件成本上存在較大差距。
具體而言,iPhone 16 Pro的128GB版本零部件總成本達到了568美元,較上一代產品上漲了6%。這一成本占其售價的比例(即成本率)為57%,與2019年推出的Pro系列相比,提高了18個百分點。相比之下,谷歌Pixel 9 Pro的零部件成本僅為406美元,不僅比上一代產品下降了11%,其成本率也降至41%,顯示出更高的成本效益。
深入分析核心零部件,蘋果A18 Pro芯片預估成本約為135美元,占據了iPhone 16 Pro整體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緊隨其后的是OLED顯示屏,iPhone 16 Pro的顯示屏成本為110美元,而Pixel 9 Pro的則為75美元。在攝像頭方面,iPhone 16 Pro的零部件成本約為91美元,略高于Pixel 9 Pro的30美元,且在長焦攝像頭部分也高出6美元。
拆解報告還指出,iPhone 16 Pro在多個關鍵零部件上的成本均高于Pixel 9 Pro,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其整體成本更高。值得注意的是,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的代表柏尾南壯預測,到2025年,新款iPhone的主控半導體有望采用更先進的2納米工藝,這可能進一步推高零部件成本。
盡管iPhone 16 Pro的零部件成本較高,但其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并未因此受到影響。消費者對于蘋果品牌的忠誠度以及iPhone系列一貫的高品質和創新設計,使得其依然保持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另一方面,谷歌Pixel 9 Pro雖然成本更低,但其在某些方面也不遜色于iPhone 16 Pro。例如,其顯示屏和攝像頭性能均達到了旗艦級別,且價格更具競爭力。這使得Pixel 9 Pro成為那些追求性價比消費者的理想選擇。
iPhone 16 Pro與谷歌Pixel 9 Pro在零部件成本上的差異反映了它們在市場定位和產品策略上的不同。消費者在選擇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來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