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光無限的柔性屏領域先行者柔宇科技,如今卻陷入了破產的境地,這一消息令人唏噓不已。
柔宇科技的隕落,始于其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并資不抵債。近日,深圳中級人民法院正式裁定柔宇及其子公司破產。對于這家曾備受資本市場青睞的企業來說,走到這一步并不令人意外。然而,回想起柔宇曾經的輝煌,現實的落差依然讓人感慨。
柔宇科技由斯坦福大學博士劉自鴻于2012年創立,主營業務聚焦于柔性OLED屏幕的研發與生產。憑借著一支高水平的創業團隊,柔宇迅速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吸引了眾多知名機構的投資,融資總額超過百億。然而,與此同時,柔宇也面臨著技術路線的爭議。公司宣稱自研的非主流技術路線能夠降低成本、提高良率,實現彎道超車,但這一技術卻并未得到主流手機廠商的認可。
為了打破技術落地難的困境,柔宇決定親自下場做硬件。2018年10月,柔宇推出了全球第一部折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早于三星和華為等大廠。然而,由于折疊屏手機市場當時尚處于萌芽階段,加之柔派自身產品力不足,其先發優勢并未轉化為銷量優勢。盡管如今折疊屏手機市場快速增長,但這一切已與柔宇無關。
回顧柔宇的歷程,2020年可以說是其最后的榮光。那一年,柔宇以60億美元的估值躋身《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200強榜單》前12名,并在同年5月獲得了F輪3億美元的融資。然而,這卻是柔宇最后一次公開融資。此后,由于未能實現自我造血,柔宇的資金鏈逐漸緊張。2019年至2020年,柔宇先后嘗試在納斯達克和科創板上市,但均以失敗告終。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柔宇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雖有所增長,但凈利潤卻持續虧損,總額約為營收的6倍。
資金鏈的斷裂,直接導致了柔宇的內部危機。從2022年開始,柔宇被曝出大量拖欠員工薪資,供應商也紛紛將其告上法庭索要賬款。在還債方面,柔宇顯得有心無力,多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劉自鴻本人也多次被限制高消費。如今,柔宇被法院裁定破產,劉自鴻打造“柔性星球”的夢想也隨之破滅。
柔宇科技的破產,不僅標志著一家曾經備受矚目的企業的隕落,也反映了科技創新企業在追求技術突破和市場應用之間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對于柔宇的員工和供應商來說,他們最關心的或許是如何討回欠款。而柔宇的未來,是走向清算還是重整,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柔宇的破產也引發了業界對于柔性屏未來發展的思考。盡管柔宇未能成功將柔性屏技術大規模應用于市場,但這一領域依然具有巨大的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柔性屏有望在更多領域得到應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創新。
然而,對于科技創新企業來說,如何在追求技術突破的同時,確保技術的市場應用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依然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