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社會的消費浪潮中,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在年輕人中流行開來——他們熱衷于追求各類體驗套餐、體驗課以及體驗卡,以此維持自己的興趣與生活習慣,卻對傳統的會員卡制度保持距離。
23歲的嘉林便是這一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每周六,她都會雷打不動地去游泳,但她的選擇總是變幻莫測。從最初的小區附近,到后來逐漸擴大到三公里以內的游泳館,嘉林會在各大生活服務平臺上搜索單次體驗游泳票,價格往往在20元左右,甚至有時低至9.9元。她并不急于找到一家值得長期投資的游泳館,而是享受這種“只體驗,不辦卡”的自由與輕松。
嘉林表示,自己并非在反復測評游泳館,而是刻意避免被會員卡所束縛。她曾有過因商家閉店而損失慘重的經歷,也曾因為辦了卡而感到壓力重重,不得不被動堅持健身習慣。而現在,她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游泳館,每去一次只需支付一次的費用,既無負擔又充滿新鮮感。
嘉林的故事并非個例。在社交媒體上,有許多年輕人分享著類似的經歷。他們因害怕商家跑路、擔心被會員卡束縛,或是想保持與商家的邊界感,而選擇了這種“次拋”式的消費方式。有網友甚至為了能在心儀的健身房再次體驗,特意用多部手機注冊多個賬號。
除了健身,這種消費方式還廣泛應用于潔牙、醫美等領域。麥子,一個剛過而立之年的女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每三個月到半年會進行一次潔牙,每年還會做五至十次輕醫美項目。她發現,這些項目在各大牙科診所或醫美機構往往都有新客體驗的優惠價,性價比極高。
麥子表示,她曾在醫美機構辦過長期卡,但往往會被店員反復推銷更多的項目,難以拒絕續費。而現在,她選擇用體驗套餐來享受服務,既劃算又能保持與商家的距離。即使偶爾遇到態度較差的店員,她也覺得這是“踩雷就避雷”,下次不會再去了。
在線上領域,這種消費方式同樣盛行。在微信讀書、網易云音樂、各大視頻網站等平臺,體驗卡成為了年輕人爭相追逐的“硬通貨”。他們通過組隊、分享、邀請等方式獲取體驗卡,以此享受免費或優惠的服務。在豆瓣和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組讀書小隊、分享體驗卡成為了年輕人之間的熱門話題。
這種消費方式的興起,無疑對商家提出了新的挑戰。當用戶體驗變得容易獲取,轉化變得困難重重,商家如何留住客戶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的會員卡制度是否還能適應現代消費者的需求?或許,商家需要更加靈活地調整自己的營銷策略,以吸引并留住這些追求自由與新鮮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