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天風證券分析師深入剖析了英特爾Lunar Lake項目的失敗原因,指出該項目源于英特爾與高通及蘋果競爭的雄心。
英特爾的Lunar Lake項目,曾被視為是與Apple Silicon及高通競爭的關鍵一步。然而,該項目近日宣布失敗,引發業界廣泛關注。盡管此消息近期才成為熱點,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業界早在半年前就已察覺到該項目的困境。
Lunar Lake的初衷在于應對市場競爭的壓力。一方面,蘋果MacBook采用自研芯片后市場份額逐漸攀升,英特爾急需證明x86架構的優越性能;另一方面,面對微軟新款Surface系列全面采用高通處理器的消息,英特爾也希望通過Lunar Lake項目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為實現這一目標,英特爾在Lunar Lake項目中作出了幾項關鍵決策,包括整合DRAM、指定特定零部件供應商,以及將NPU算力提升至48 TOPS。在英特爾2024至2025年的處理器規劃中,僅有Lunar Lake一款產品超過了微軟設定的AI PC門檻。
然而,看似前景光明的Lunar Lake項目卻最終宣告失敗。英特爾官方解釋稱,整合DRAM導致毛利率下降是項目失敗的主要原因。但分析師認為,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英特爾的產品規劃能力和成本結構。
具體來說,由于Lunar Lake項目采用了特定零部件,降低了品牌的采用意愿和代工廠商的利潤。同時,英特爾在與DRAM供應商的議價中處于弱勢地位,且依賴臺積電代工也對其成本結構造成了不利影響。AI PC應用的不成熟也導致客戶不愿為高昂的Lunar Lake買單。
從Lunar Lake的失敗中不難看出,英特爾面臨的挑戰遠不止技術層面。其深層問題在于產品規劃和組織機制上的不足,這也許是英特爾未來需要重點改進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