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全球芯片代工領域,臺積電穩坐龍頭位置,市場占有率高達62%,而緊隨其后的三星則占據13%的份額。然而,近年來,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發展勢頭迅猛,雖目前僅以6%的份額位列第三,但其增長速度已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中芯國際的產能持續擴張,并成功承接了大量國內無晶圓芯片廠的訂單。據統計,中芯國際的訂單中有高達80%來自中國市場,這一變化對其他原本服務于中國芯片廠的晶圓廠產生了顯著影響。其中,三星受到的沖擊尤為明顯,其代工業務面臨巨大壓力。
業內分析師預測,三星代工業務在第三季度將虧損高達1萬億韓元,折合美元約為7.24億,人民幣則約為51億。為應對虧損局面,三星被迫采取措施降低成本,甚至不惜停用部分生產線。
據報道,三星已決定直接關閉部分產線的電源,以降低電力及運營成本,而非在低產能利用率下運行。此舉在芯片行業中較為罕見,因關閉電源后再重啟生產線可能會影響良率。目前,平澤2號線和3號線已有超過30%的生產線被關閉,并計劃在年底前將關閉范圍擴大至50%。
三星在先進工藝領域的失利也加劇了其困境。例如,在3nm芯片制造方面,臺積電幾乎囊括了所有重要客戶的訂單,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和英偉達等,而三星則在這方面明顯落后。
同時,在成熟工藝領域,隨著中國大陸廠商如中芯國際、華虹、晶合集成等的不斷擴產和技術突破,越來越多的中國客戶選擇將訂單轉向本土晶圓廠。
此前,三星的芯片代工訂單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無晶圓廠芯片設計公司。然而,由于訂單不及預期以及美國的相關限制,這些公司在選擇代工廠時越來越傾向于優先考慮中國大陸本土企業。
在此背景下,三星選擇暫時關閉部分產線以控制虧損,似乎是情理之中的舉措。然而,隨著中芯國際的持續擴產,業界對于中芯何時能夠超越三星、躋身全球第二大芯片代工廠的猜測也愈發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