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什么是華為?
折疊屏:手機廠商們的一塊“技術練兵場”
2019年,一個手機廠商們無法忘卻的時代分水嶺。
這一年,工信部剛剛發布了5G商用牌照,智能手機行業卻迎來了至暗時刻。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三星在一季度的經營利潤同比下降了60%,而蘋果在2017年將iPhone X的價格拉升至1000美元之后也再無突破改變,以那一年11月在華銷量同比爆降35%為標志而難逃需求下滑。
當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迎來出貨量連續遞減的第三年,一塊看起來仍然是實驗室半成品的可折疊屏幕蠢蠢欲動。
2019年2月,某廠商搶先發布的第一款折疊屏手機便遭遇了滑鐵盧。屏幕隆起、閃屏、失靈、破裂等一系列產品問題引發了市場對于折疊屏手機的質疑。從當年估值突破500億,再到近期被裁定宣告破產,宣稱做出全球第一臺折疊屏的獨角獸柔宇的敗局,讓當時成為巴塞羅那MWC那一年主角的折疊屏手機仍然擺脫不了“偽需求”的詬病。
事實上,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柔性屏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相較于供應戶外廣告、舞臺會議這些ToB商用場景,以折疊屏手機為代表的ToC商用還是一片荒蕪。因為要從實驗室走向終端消費者,讓一塊電子屏幕能夠多次折疊,以當時技術工藝會帶來像屏幕黑邊更寬、顆粒感更強的體驗缺陷,更遑論因為摩擦而卡住的關鍵折疊部件鉸鏈。
五年前的折疊屏市場,激進追求首發優勢的折疊屏廠商還在解決能否順利折疊的問題,行業對于內折還是外折也存在技術分歧。
五年后的折疊屏市場,縱觀擅長機海戰術的手機廠商們,已經形成了以內折、外折、豎折以及三折為代表的行業共識。
可以說,從能折到能用再到好用的五年,是折疊屏廠商與不完美體驗而抗爭的發展史。
中美韓手機三巨頭,誰在對著折疊屏“沖鋒陷陣”?
2024年,是折疊屏市場加速邁向成熟的一年。
當除開蘋果之外所有的主流手機廠商下場,市場上已經出現超過20款折疊屏手機,而這些產品的價格也從過去的一萬五千向下滲透至6000元的區間。從2019年全球不足100萬的出貨量,到中國市場連續四年實現100%的同比增速,方興未艾的折疊屏市場競爭已經亮起紅海的信號。
一直被詬病創新停滯的蘋果,在放棄造車業務、遭遇Apple Vision需求爆冷等一系列滑鐵盧之后,仍然致力于探索折疊屏。尤其是進入2024年,蘋果折疊屏技術專利曝光愈發頻繁。
今年4月,蘋果公司的一項新專利重點介紹了內嵌彈簧層的概念,以減輕折疊時的壓力;5月,蘋果公司的另一項專利展示了獨特的鉸鏈設計,使得折疊屏設備能夠實現向內和向外雙向折疊。7月傳出蘋果與三星顯示器(SDC)簽署了面板供應合同。甚至在10月,蘋果還曝光了一項關于三折疊和四折疊手機的專利。
然而雷聲大,雨點小。盡管這些專利曝光和供應鏈爆料的消息不斷,蘋果的折疊屏產品卻遲遲未能落地。市場上預測蘋果折疊iPhone面世的最早時間已經延遲到了2026年。
但是縱觀當下的折疊屏市場增速,尤其是第三季度的中國市場達到223萬臺出貨量之后,其增速已經相較前八個季度明顯放緩。對于仍然未賣出一臺折疊屏產品的蘋果而言,似乎已經錯過了最好的市場進入期。
盡管在高端市場這一核心陣地,蘋果不需要折疊屏來證明自己。但是考慮到iPhone作為整體營收的半壁江山和最核心的利潤來源,已經遭遇到中國手機廠商的圍剿,加速折疊屏的產品落地將促使蘋果一改過往原地踏步式的創新思維。
全球手機市場霸主三星作為擁有完整產業鏈布局的手機廠商,能夠從屏幕技術到處理器芯片、從閃存到鏡頭CMOS均完成自主研發設計和生產。相對而言,三星可以說是帶動折疊屏市場創新的產業中堅力量。但從三年前第一代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發布引起強烈的市場反響到現在,三星這幾年在折疊屏領域的發展并未迎來較大的創新。
當AI Phone還處于爆發的前夕,已經更新至第四代的Z Fold和Z Flip系列相較于上一代的外觀設計幾乎一模一樣。2024年,也就是在被華為反超的這一年。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三星在過去的一年里的市場份額從58%下滑至23%,失去了全球可折疊智能機出貨量的榜首位置。或許三星自己也沒意識到,以華為為首的中國折疊屏廠商能夠發展如此迅速,從中奪取了大量的市場份額。
對于中國手機廠商而言,布局折疊屏這一細分手機市場的戰略意義,不僅僅是因為折疊屏是在高端化征程上彎道超車蘋果的捷徑賽道,更是塑造技術團隊、培養供應鏈伙伴以及拓展高端用戶的技術練兵場。而率先看到這一點的手機廠商,早在折疊屏元年開啟之前就投入布局。
前不久,Mate之父、華為終端BG CTO李小龍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如今引發市場轟動的三折疊手機: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就起源于2015年手機產品線的一次年度研討。而根據后來余承東在發布會上的講述,這一被視做回答未來手機形態的折疊屏手機,早在2019年就申請了專利并且團隊為此研發了五年。要知道,五年前的2019年,正是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危機時刻。
“當時團隊在思考,未來10年后的手機是什么樣子,我當時覺得未來手機屏幕一定很大,機身很小,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折疊再折疊。”李小龍的觀點揭示了華為在入局折疊屏之時就早已布局三折。這代表著,華為并非是簡單推出一款外折或者內折手機來對折疊屏這一利基市場試水,而是以超越時代的戰略眼光堅定折疊屏就是未來終端形態的大門。
五年,到底能夠做什么?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談到業務的戰略布局時曾這樣講過,“當這個技術距離我們實現產業化還有十億光年,我們可能投資一點點,放個芝麻;距離只有20年了,我們多投入一點,放一個西瓜;距離只有5年了,我們就“范弗里特彈藥量”重點投入,增強對準主航道的作戰能力。”正如當年被視為要拿下的“上甘嶺”5G通信業務,折疊屏也成為了華為“對準一個城墻口沖鋒”的細分手機市場。哪怕遭遇業務危機,華為也堅定這是打破直板手機多年創新停滯的最優切口。
如今,“一極多強”的中國折疊屏市場格局愈發清晰。根據各大機構的數據顯示:2024Q3華為以41.0%的市場份額斷層式領先中國折疊屏市場,在1萬元以上超高端市場中更是達到近7成的占比。放眼全球,華為也在今年第一季度超越了全球出貨量領頭羊三星,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5%。從0到1把折疊屏這塊荒蕪之境變成競爭紅海并帶動中國產業鏈創新,一個值得回答的問題是:為什么是華為?
五年十款折疊屏:從荒蕪之境到時代領先
折疊屏市場曾經的荒蕪之境,已經在華為折疊屏宇宙的帶動下開啟了新的紀元。
歷經5年時間,折疊屏作為智能手機市場的一個分支,在直板手機衍變早已停滯的階段完成了從0到1的市場、技術以及應用的構建。在這一過程中,相繼入局的手機廠商們通過與不完美的用戶體驗相抗爭,逐漸消滅了曾經困擾著這個市場的“高價、稀有以及體驗不佳”等噪音。
現在回頭再來看當初的折疊屏無用論,無論是“折疊屏絕對不可能成為未來智能手機的發展方向”,還是說“折疊屏本身就是一個偽需求”,折疊屏市場在華為“對準一個城墻口沖鋒”式的攻堅下,早已邁過了從嘗鮮到常用的實用性討論階段,并以全球首個三折疊形態的成熟落地,進入到一個未來終端形態衍變的創新階段。
在過去的折疊屏消費需求中,有人強調屏幕的無折痕,也有人強調鉸鏈的可靠性,還有強調機身的輕薄便攜。從橫向折疊的華為Mate X系列,到豎向折疊的華為Pocket 2、華為nova Flip,再到如今三折疊設計的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華為折疊屏的產品序列不僅一一解決了這些痛點,同時也開啟了終端形態究極體的想象。
消費電子的市場天平總是垂向消費者一端。從感知技術的有用性,到感知技術的易用性,大眾市場對于科技行業的新物種總有一個漫長的接受過程。美國學者埃弗雷特?羅杰斯提到的創新擴散模型就曾將消費者接受新技術的過程分成5個階段:創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采用人群、后期采用人群以及遲緩者。
基于“一切都是從用戶體驗出發”來做折疊屏的華為,便是其實中極少數率先冒險嘗試的“創新者”。可以說,華為用超越創新周期的戰略眼光、耐心以及投入,在危機時刻打開了一個百億美金市場。通過不斷的市場培育,也為其它中國折疊屏廠商趟出了一條清晰的行業道路。
正如任正非在1994年談及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問題時講道:“我們可分配的百分比很大,但基數很小,其相乘結果是很小的。因此我們的目的是把蛋糕做大,百分比調小,從而符合“利益均沾”的原則。”當時營收規模還處于20億人民幣左右的華為,就已經確立了成為行業領導者的戰略意圖。
而要將整個市場蛋糕做大,靠的就是華為堅持的高端自研來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在一眾廠商將折疊屏價格下探至3000元的中低端價格段的時候,華為仍然以起售價為19999元的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打破了智能手機價格的天花板。因為從第一代Mate X開始就堅持高端自研的華為知道,低價會讓整個產業鏈都缺乏向上突破的創新資本,只有留下足夠的利潤空間才能把整個“產業蛋糕”做大。
這種堅持被具象化為一條“投資鐵律”:那就是每年必須將年銷售額的10%投入到研發中。根據官方數據顯示,華為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1,100億元,這也意味著每年有一千多億人民幣投入到了產品與技術上,從而在全球帶來了有效持有的14萬件專利。而在2024年中國500強企業研發投入榜單中,華為也以1647億元的研發費用位列第一,遠超一系列傳統工業企業和互聯網公司。
只有如此規模和手筆的研發投入,才能讓華為將折疊屏市場變成一塊技術練兵場。
例如在鉸鏈方面:華為 Mate X 首創的鷹翼折疊鉸鏈技術、華為 Mate X2 采用的“水滴” 鉸鏈技術以及華為 Mate XT 非凡大師搭載的天工鉸鏈系統。而在同樣重要的屏幕方面:華為 Mate X5 的內屏采用業界獨有的非牛頓流體材料、華為 Mate XT 非凡大師也引入多向耐彎折柔性材料。這些核心科技與超光譜影像、靈犀通信以及昆侖玻璃構成了華為“人無我有”的黑科技矩陣。
折疊屏這塊“技術練兵場”之于華為的意義在于,以一部折疊屏手機來激活手機產業鏈。換言之,華為折疊屏不僅僅是為用戶帶來更好的折疊體驗,同時也是帶動折疊屏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關鍵。
在硬件創新上,華為與包含柔性屏、UTG蓋板以及產業鏈核心環節鉸鏈部分的MIM件、鋁合金材料、液態金屬等國產供應鏈深度協作。這種產業鏈影響力的具體表現在,每當新一代華為折疊屏面世消息開始路透,折疊屏相關的概念股就會得到拉升。
而在軟件生態上,華為也在與多方伙伴攜手共創。從2019年首創平行視界,到2020年首創智慧多窗,再到2022年首創自適應UI引擎,這些新的生態適配技術已經吸引到了類似于搜狐CEO張朝陽和微博CEO王高飛這些頭部軟件高管,親臨華為折疊屏的發布會現場。
縱觀過去五年華為折疊屏宇宙的加速構建,當其他廠商還在跟風模仿追求輕薄而犧牲掉配置和體驗的同時,華為已經從產品外觀、性能、輕薄機身、可靠性、折疊大屏和軟件體驗五個方面實現逐個擊破。
比起一部單純的直板手機,折疊屏所擁有的實際意義和價值遠比我們想象的多。對于用戶而言,這是一種將大屏裝進口袋的全新生活方式;對于手機廠商而言,這既是彎道超車蘋果的細分賽道,同時也是一塊技術的練兵場;對于產業鏈而言,這是激活上下游協同創新的信心催化劑。
如果說過去五年華為折疊屏從0到1構建起了成熟的市場格局和技術路徑,那么在未來從1到100的擴張蛻變中,隨著華為即將發布新一代折疊機型Mate X6,還會有更多的折疊屏廠商“摸著華為過河”。
(文章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