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良品鋪子“桂香堅果藕粉”(210克)和“酸辣粉”(138克)產品合格,檢測結果與配料表標稱一致,舉報人反映的問題不成立。
隨后,良品鋪子發布澄清公告,進一步公布了詳細的調查情況,稱此次事件中企業生產經營及聲譽遭受巨大損害。
多地監管部門抽檢,產品成分與配料表一致
11月18日,武漢市東西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繼11月4日發布立案調查通報后,再發情況通報。
通報稱,東西湖區市場監管部門立案后,一邊展開相關調查,一邊向上述兩家生產企業所在地的市場監管部門發函請求協助調查。
兩款產品生產商所在地的安徽、河南市場監管部門也對“桂香堅果藕粉”(210克)和“酸辣粉”(138克)兩款涉案批次產品及原料,展開了詳細調查及批次抽檢,確認兩款產品與配料表標稱一致,藕粉產品未檢出木薯成分,酸辣粉產品檢出紅薯成分。其中,安徽、河南兩地官方抽檢批次包括舉報人反映的同批次產品,檢驗結果也均合格,成分和配料表標稱一致。
情況通報指出,結合兩地市場監管部門協查回函以及武漢市東西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情況,舉報人反映的良品鋪子涉嫌委托生產的“‘桂香堅果藕粉’檢測出木薯成分”,“‘酸辣粉’未檢測出紅薯成分”的問題并不成立。
質量管理功在日常,食品科學還需專業嚴謹
在發布的澄清公告中,良品鋪子進一步公布了詳細的調查情況。事發后,公司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調查的同時,第一時間向第三方權威機構送檢在倉在售產品,追溯過往檢驗報告,核查供應鏈情況,結果均無問題。
調查期間,公司聯合生產商與原料商調取和送檢桂香堅果藕粉(210克)產品、原料共計輸出12份檢測報告,包含舉報人投訴的7月份前的原料批次(3月10日、6月20日批次),報告交叉驗證顯示產品合格,未檢出木薯成分;調取和送檢酸辣粉(138克)產品及原料共計輸出13份檢測報告,包含舉報人投訴同批次產品(8月13日批次),報告交叉驗證顯示:產品合格,檢出紅薯成分。
良品鋪子相關負責人表示,質量管理工作非一時之舉,定期檢測是良品鋪子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措施之一,也因此,能夠迅速調取過往多批次檢驗報告。對于供應商的管理,良品鋪子主要從三個關鍵環節從嚴把控,即供應商準入管控,合作產品原料、配方、工藝、標準等關鍵指標管控,供應商驗貨管控。
此外,良品鋪子有著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產品檢驗到銷售服務,每個環節都有明確質量標準和操作規范,通過嚴格執行這些標準和規范,確保產品的質量符合法律法規和企業要求。2023年,良品鋪子與三方外檢機構合作共計檢驗2828批產品,市場監管局監督抽檢合格率達100%,
產業鏈上下游受影響,“網暴式打假”不利行業健康發展
10月30日,打假網紅“松哥打虎”、 “賞金獵人 灰燼”一伙5人,闖入良品鋪子辦公樓進行拍攝,高聲宣揚其“產品造假”。隨后,在市場監管局調查階段,該團隊在其近100萬粉絲的抖音賬號上,連續發布多個視頻,指良品鋪子“配料表造假”,稱“酸辣粉里沒有粉”等不實言論,迅速發酵并形成輿論風暴。
此次事件給良品鋪子造成了聲譽及業務的雙重損失,澄清公告稱,此次事件“讓一線員工承受了巨大的網絡暴力,更對上下游數萬從業者生計造成沖擊。更為嚴重的是,2人散布的‘酸辣粉里沒有粉’等謠言,嚴重破壞了消費者對食品行業的信任,引發社會恐慌,影響極為惡劣。”
就此事件,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評論,網暴式打假、咆哮式打假,本質上都是部分職業打假人尋求一種新的流量變現新路徑。他們繞過監管部門,擅自扮演“審判者”角色,通過刻意制造對立和沖突來吸引眼球,不僅損害了政府公信力,還嚴重誤導了消費者,破壞了市場的信任基礎。
“打假博主動動嘴,企業辟謠跑斷腿”,良品鋪子此次遭遇網紅打假事件,便是一個典型例證。若此類現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將極大挫傷食品企業的積極性,動搖食品安全生態的根基。必須正視并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為企業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讓食品行業能夠健康發展,持續為公眾提供安全、優質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