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游戲憑借其龐大的市場份額和廣泛的受眾基礎,逐漸成為了文化傳播的新渠道和文化表達的新載體。據統計,中國國產游戲在近五年內已成功進入全球91個國家和地區,不僅為海外用戶提供了娛樂體驗,更成為了他們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數據顯示,相較于一般海外民眾,國產游戲的海外用戶對中國的好感度高出20%以上,其中68%的用戶表示對中國文化元素在游戲中的呈現表示喜愛。
戲曲與游戲的融合探索,自2015年粵劇《決戰天策府》的嘗試以來,已歷經近十年的發展。這一融合不僅讓傳統文化借助數字技術平臺煥發新生,更成為了備受矚目的文化現象。戲曲元素通過“嵌入式”和“戲曲化游戲”兩種方式,被巧妙地融入游戲設計中。
“嵌入式”融合主要體現在將戲曲元素滲透進游戲的角色設計、劇情編排、視覺藝術和音樂音效等方面,使游戲具備了獨特的戲曲美學特質。例如,熱門游戲《原神》推出的“飛彩鐫流年”版本中,引入了戲曲角色“云堇”,其服裝設計、動作表演以及過場動畫《神女劈觀》中的皮影戲元素,均在海外玩家中引發了強烈反響。這段充滿京腔韻味的唱段,不僅在國內B站收獲了超3460萬人次的觀看,在YouTube上也獲得了超過1295萬次的播放,成為傳統戲曲文化全球傳播的典范。
“戲曲化游戲”則是將戲曲與游戲兩種藝術形態相結合,通過游戲的交互特性來傳播和表達戲曲文化,從而拓展傳統戲曲的邊界,重塑觀演關系。如手機游戲《京劇貓》、單機游戲《古劍奇譚三》以及策略游戲《小小霸主》等,都在游戲設定中融入了傳統戲曲文化元素。國有戲曲院團的參與合作,更是為這種融合增添了豐富性和深度。
例如,《天涯明月刀》與上海京劇院合作推出的京劇主題版本《曲韻芳華》,將京劇元素巧妙融入游戲的“武俠江湖”設計中,同時邀請了青年京劇演員為游戲時裝獻唱經典唱段。同樣,《王者榮耀》與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合作推出的越劇文化皮膚,也在上線后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戲曲院團與游戲廠商的合作不僅限于元素的植入,還包括將經典劇目或相關人物角色、價值理念融入游戲中。如裝扮類手游《閃耀暖暖》與國家京劇院合作推出的《楊門女將》穆桂英京劇戲服套裝,以及重慶京劇院將《梁紅玉》植入手游《忘川風華錄》中,推出游戲角色梁紅玉等。《逆水寒》也展開了與豫劇、京劇和昆劇的多次聯動,推動傳統經典劇目或唱段在網絡游戲中的傳播。
在IP轉化方面,戲曲與游戲也展開了深度關聯,通過粉絲黏性推動玩家與觀眾之間的轉化。這包括“游改戲曲”和“戲改游戲”兩種模式。前者是將具有強大IP效應的網絡游戲改編成戲曲作品,如新《誅仙》手游定制黃梅小戲《癡情咒》。后者則是將戲曲元素融入游戲機制與玩法規則中,如上海越劇院將傳統越劇《紅樓夢》注入《絕對演繹》游戲中,實現了游戲玩家與越劇觀眾的雙向轉化。
IP轉化的融合模式不僅利用了粉絲效應背后的消費力和吸金潛力,還實現了原IP商業價值的二次或多重發掘。強大的游戲IP通過轉化改編,向“游改戲曲”輸入玩家粉絲,實現零成本營銷,為傳統戲曲拓展了新觀眾群體。而“戲改游戲”則強調戲曲IP與游戲機制的融合,促進了游戲玩家和戲曲觀眾之間的雙向轉化,為戲曲和游戲兩大文化產業帶來了巨大商機。
當前,無論是游戲IP改編戲曲還是戲曲IP改編游戲,國內市場均處于起步階段,尚待進一步探索。如何以IP為橋梁,在戲曲與游戲的融合中開創戲曲藝術發展的新方向,是業界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通過“嵌入”和“轉化”,戲曲與游戲跨界融合形成了新的藝術形態和表演樣式,不僅為戲曲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傳播渠道和再生產空間,更在數字技術時代以一種符合現代審美的演繹方式,講述著屬于本民族的文化和價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