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種名為“死亡三秒”的危險游戲悄然在一些中小學校園內死灰復燃,引發了廣泛關注和擔憂。據了解,該游戲通過同學間相互按壓等方式,使體驗者陷入窒息缺氧的狀態,并傳言在瀕死邊緣會出現短暫幻覺。
在江蘇省蘇州市的一所初中,學生王陽(化名)向記者講述了自己親身體驗“死亡三秒”的驚險過程。他回憶道,在被按壓的過程中,他逐漸感到呼吸困難,隨后陷入昏迷。十幾秒后醒來,整個人如同遭受電擊,異常難受。而王陽的同學則描述,當時王陽翻白眼、渾身抽搐,場面十分嚇人。
事實上,關于“死亡三秒”游戲的危險性,早已被多家媒體曝光和警告。然而,在一些學生看來,這些警告似乎只是“虛張聲勢”。南京青少年服務臺心理咨詢師上官金雪指出,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充滿探險和冒險精神,他們不僅在現實中尋求刺激,還容易被“不設限”的網絡世界所吸引。
上官金雪進一步解釋,青春期的孩子面臨著作業、考試等多重壓力,而網絡世界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由探索的空間。在不斷探索中,他們可能會游走在危險的邊緣,甚至嘗試與生命相關的危險游戲。這些行為在他們看來,是勇敢和厲害的象征。
在河南的一所初中,學生喬白(化名)也遭遇了“死亡三秒”游戲的驚嚇。他和幾個男生在課間按照網上的說法玩起了這個游戲,結果喬白在昏迷后開始不停地流鼻血,全身無力。醫生檢查發現,這是由于大腦缺氧引起的癥狀。神經外科醫生指出,“死亡游戲”會壓迫心臟、抑制呼吸,導致大腦血液和氧氣減少,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那么,孩子們真的不知道這些游戲的危險嗎?一位北京某中學的初中班主任表示,“死亡三秒”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刺激和神秘色彩,再加上“三秒”這個時間限制,讓孩子們低估了游戲的危險程度。而上官金雪則認為,孩子們雖然知道危險的存在,但缺乏識別和評估危險的經驗,新奇、刺激的游戲對他們來說具有無限的吸引力。
“死亡三秒”游戲還讓孩子們在群體中找到了歸屬感和認同感。一旦游戲流行起來,學生就會被分成“玩過游戲的”和“沒玩過游戲的”兩類。而那些敢于嘗試游戲的孩子,往往會覺得自己非常“勇敢”,甚至將玩游戲視為自己的“高光時刻”。
據了解,“死亡三秒”游戲最早源于東南亞的青少年群體,20世紀90年代末傳入我國。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明確表示,該游戲極易損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要求堅決制止其在學生中的傳播和蔓延。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共同努力,加強對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和引導,提高他們的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堅決打擊和制止此類危險游戲的傳播和蔓延,為青少年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