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一起涉及游戲退費糾紛的案件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據報道,一位母親在為自己的游戲賬號充值后,試圖將責任轉嫁給女兒,并申請游戲公司退費,但這一請求最終被法院駁回。
這起事件背后,揭示了一個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眾多成年人因輕信所謂的“游戲代退費”機構而遭受經濟損失。這些機構打著利用未成年人身份退費的旗號,吸引了不少玩家的關注。他們通常配備所謂的“專業律師”或“法律專員”,通過展示一系列看似成功的退費案例和玩家好評,來騙取玩家的信任。
一些玩家在被“游戲充值可全額退費”的虛假承諾所吸引后,向這些機構繳納了高額的定金或手續費。然而,在支付費用后,他們卻發現自己被拉黑,所謂的“可退費”完全是一場騙局。這些黑產不僅讓玩家蒙受了經濟損失,還進一步誘導更多人涉足違法行為。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游戲代退費”機構還鼓勵成年人冒充未成年人身份進行退費操作。在一個交易平臺上,一個商品鏈接公然聲稱:“新方法,成年人可退,未成年可退,成功率100%。”記者親身體驗后發現,該鏈接提供的云盤內包含了多個主流游戲平臺的退費教程。
對此,法律專家指出,通過欺詐手段獲取游戲退款的行為,不僅可能導致退款協議無效,還可能觸犯刑法中的詐騙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一旦詐騙數額較大,行為人將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的處罰。
這起事件再次提醒廣大游戲玩家,在面對“游戲代退費”等類似服務時,應保持警惕,切勿輕信虛假承諾。同時,游戲公司也應加強監管,防止此類欺詐行為的發生,共同維護一個健康、有序的游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