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國家新聞出版署近期公布了新一輪游戲審批結果,此次共有113款國產網絡游戲與15款進口網絡游戲順利獲得版號,標志著游戲版號單月發放數量已穩定超過百款。
在中國,游戲發行需經過嚴格的版號審批流程。對游戲開發商而言,獲取版號不僅意味著游戲內容已通過官方審核,也預示著游戲上市已指日可待。據統計,截至今年,已累計發放國產網絡游戲版號1072款,進口網絡游戲版號90款,與去年全年1075款國產網絡游戲獲得版號的數量相比,今年的發放節奏顯得更為密集。
根據《2024第三季度中國游戲產業季度報告》顯示,中國游戲市場收入再創歷史新高。第三季度市場收入達到917.66億元,環比增長22.96%,同比增長8.95%。同時,中國自主研發游戲在海外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也實現了顯著增長,達到51.69億美元,環比增長15.40%,同比增長20.75%。
備受矚目的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的問世,更是激發了整個中國游戲產業向全球市場進擊的熱情。這款游戲不僅在國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更在國際上贏得了眾多好評,成為中國游戲產業的又一里程碑。
中國游戲市場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龐大的用戶基數。據《2024年1—6月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全中國游戲玩家數量已達到6.74億。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為國產游戲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今年游戲版號審批的放寬趨勢也引發了廣泛關注。然而,有專家指出,這并非版號審批的真正放寬,而是由于國產游戲整體水平的提升。在過去幾年中,國產游戲在質量上取得了顯著進步,逐漸擺脫了早期的換皮、山寨等微創新模式。這種質量的提升直接導致了游戲過審數量的增加,并激發了游戲廠商在精品游戲上的創新熱情。
版號審批的放寬對游戲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它推動了游戲研發投入的提升。過去,游戲產業存在重運營輕研發的現象,但隨著版號審批對游戲質量要求的提高,游戲廠商不得不加大研發投入以提升競爭力。另一方面,版號審批也促進了游戲垂直細分的加劇。新興游戲類型如功能游戲、國風游戲等得到了更多關注和發展機會。
在國際市場上,國產游戲的競爭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隨著游戲精品化和垂直細分的推進,國產游戲逐漸在海外市場上嶄露頭角。如《原神》《黑神話:悟空》等作品不僅在國內受到熱捧,在國際市場上也贏得了廣泛認可。這種轉變打破了國產游戲過去只能徘徊在東南亞等低水平市場的局面。
版號審批還促進了游戲行業的技術創新。近年來,大量跨終端的多端互通游戲獲得過審,這推動了國產游戲在全球游戲難題上的探索。這種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國產游戲的競爭力,也為玩家帶來了更加豐富多樣的游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