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11月16日,在美麗的廈門,第五屆“華為影像·金雞手機電影計劃表彰儀式暨主題論壇”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組委會攜手華為手機共同發起,旨在搭建一個手機電影創作者交流與合作的全新平臺,探索手機電影的創新之路。自2019年首屆活動以來,該計劃已吸引超過10,000部青年創作者的作品,而今年更是再創輝煌,共收到來自全球的5813部作品,作品數量和質量均顯著提升。
今年,金雞手機電影計劃匯聚了眾多行業資深影人作為終審評委,包括導演監制李少紅、導演攝影師趙小丁、導演編劇田羽生等。經過嚴格評審,最終有62部作品入圍,13部影片脫穎而出。這些作品不僅在視覺呈現和個人風格上獨具匠心,更在內涵和表達上深刻有力,展現了手機電影藝術的無限可能。
在獎項方面,《章魚母親》、《出門見喜》和《風送晨曦來》三部作品榮獲“華為影像”榮譽。其中,《章魚母親》深入海底世界,展現了章魚護仔的偉大母愛;《出門見喜》通過黑白影像與正常鏡頭的巧妙切換,呈現了兩代人的思想交鋒;《風送晨曦來》則以夢境與現實的強烈對比,講述了一個孩子對逝世母親的思念。《賜福司》、《好著呢》和《一條魚叫梅卡斯》獲得“最佳藝術探索”榮譽,三部作品均從超現實角度觀察平凡人的細膩情感,令人動容。
其他獎項方面,《在城市邊緣長大》獲得“最佳紀錄影片”榮譽,真實記錄了主人公在人生關鍵節點的困境與抉擇;《過家家》獲得“最佳超短片”榮譽,通過過家家游戲投射出家庭暴力的深刻影響;《遇難者手機數據修復日志》獲得“最具潛力導演”榮譽,以懸疑為殼,以父女親情為核,情節緊湊且感人至深;《格蕾塔的禮物》獲得“最佳攝影技術”榮譽,攝影技術成熟,畫面充滿童趣;《黑河》、《注意》和《生活倒影》則獲得“高校特別關注”榮譽,展現了青年創作者的創新思維和人文關懷。
在頒獎現場,多位獲獎青年創作者分享了他們的創作故事。如《章魚母親》的導演黃心馳,他是一名水上攝影師和潛水教練,將個人愛好與技能結合,用手機鏡頭記錄下海底世界的奇妙與美麗。而《好著呢》和《賜福司》的導演則來自影視颶風團隊,他們在短片創作中大膽嘗試新技術,如利用手機界面拓寬敘事,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當代電影》主編皇甫宜川表示,這次活動的作品令人深受觸動,展現了青年創作者的藝術創新和勇氣。監制、編劇張家魯也認為,手機電影的便捷性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時也對長片市場構成了挑戰。華為終端BG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昌竹則強調了手機電影在畫質、色彩還原度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并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創作者利用新技術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
此次金雞手機電影計劃不僅展示了青年創作者的才華與熱情,也推動了手機電影藝術的發展。隨著手機影像技術的不斷進步,手機電影有望在未來成為電影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觀眾帶來更多元化的視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