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IY市場和商用OEM領域,處理器的選擇與表現一直備受關注。盡管DIY玩家可以隨心所欲地搭配硬件,追求極致性能,但商用OEM市場卻受限于體積和散熱,往往給處理器設定了65W的功耗上限。這一限制下,AMD與Intel的處理器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性能風貌。
近期,我們測試了兩款商用主機,分別是搭載AMD銳龍7 8700G處理器的聯想啟天M550臺式主機,以及搭載Intel酷睿i7-14700和GTX 1650 D6顯卡的戴爾主機。這兩款處理器在OEM整機上的表現,成為了我們此次測試的重點。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測試的工程樣機搭載的是AMD銳龍7 PRO 8700G處理器,而最終量產版將采用AMD銳龍7 8700G。這兩款處理器在硬件核心規格上一致,性能也完全相同,但銳龍PRO系列在企業管理和安全防護方面有所增強。
從規格上看,銳龍7 8700G似乎并不占優勢,它擁有8核心16線程,而i7-14700則配備了8個P-Core和12個E-Core,總計20核心28線程,三級緩存也達到了33MB,遠超銳龍7 8700G的16MB。然而,在基礎頻率方面,銳龍7 8700G卻展現出了其優勢。由于采用了臺積電4nm制程工藝,而i7-14700則是Intel 7制程工藝(實際為10nm增強版),銳龍7 8700G在65W TDP下能夠擁有更優秀的能效比,基礎頻率高達4.2GHz,而i7-14700則僅為2.1GHz。
在核顯方面,銳龍7 8700G更是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其內置的Radeon 780M基于RDNA 3 GPU,擁有12CU共計768個流處理器,運行頻率可達2900MHz。銳龍7 8700G還嵌入了Ryzen AI引擎,擁有最高39 TFLOPS的AI算力,無需依賴網絡或云端即可執行本地AI工作負載。相比之下,i7-14700所搭載的UHD 770核顯則顯得遜色不少,且未集成NPU。
在整機性能對比中,我們使用了PCMark 10現代辦公測試。結果顯示,銳龍7 8700G在總分以及網頁瀏覽、生產力和數位內容創作方面均略勝一籌。而在CineBench 2024測試中,i7-14700雖然在多線程分數上有所領先,但單線程分數仍不及銳龍7 8700G。
在游戲對比測試中,由于i7-14700的核顯性能不佳,我們直接對比了銳龍7 8700G的Radeon 780M核顯與戴爾主機自帶的GTX 1650 D6 4GB獨顯。在3DMark測試中,GTX 1650 D6的性能更勝一籌,但在實際游戲中,由于3A游戲對顯存的需求越來越大,GTX 1650 D6的4GB顯存頻繁爆滿,導致游戲性能受限。而Radeon 780M則可以共享最多16GB顯存,在一些較新的3A游戲中反而表現更佳。
在Stable Diffusion測試中,Radeon 780M的AI計算力更是達到了GTX 1650 4GB的五倍。這一優勢主要得益于Radeon 780M的大顯存和高效的硬件加速能力。
對于商用主機而言,銳龍7 8700G無疑是一個更優秀的選擇。它能夠在低功耗下發揮出強勁的性能,同時內置的Radeon 780M GPU在游戲性能方面也能夠媲美甚至超越一些入門級獨立顯卡。這一優勢使得銳龍7 8700G成為商用主機市場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