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盜版書籍在電商平臺的泛濫問題再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知名作家劉亮程曾無奈表示,自己的作品《一個人的村莊》被盜版售賣了20多年,數量高達500多萬本。這一數字不僅令人咋舌,也揭開了盜版書肆虐的冰山一角。
無獨有偶,大V作家六神磊磊也遭遇了類似的困境。他透露,身邊的新人作者新書還未正式首發,電商平臺就已出現了預售的盜版書。這種現象不僅損害了作者的權益,也擾亂了圖書市場的正常秩序。
圖書行業的利潤微薄,作家每賣出一本書,版稅收入往往只有幾元錢,且前提是不打折。然而,即便是這樣微薄的收入,也常常被盜版書所侵蝕。六神磊磊在文章中提到,一位新人作者的新書《歷史的照妖鏡》在首發時就遭到了盜版,定價39.8元的正版書在電商平臺上被盜版商以10元至30元的價格預售,且銷量可觀。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的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半的受訪者曾在網絡電商平臺或短視頻直播間上購買到盜版書。這一數據無疑揭示了盜版書在電商平臺上的普遍性。以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熱播后同名書籍的熱銷為例,正版圖書定價45元,但在電商平臺上,盜版書的價格低至幾元一本,且銷量不俗。
消費者在購買時往往難以分辨真假,不少網友在收到盜版書后才發現問題,但仍有大量消費者因價格誘惑而誤購。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關于盜版書的吐槽層出不窮。有網友表示,自己購買的史鐵生《務虛筆記》內頁紙質差,頁腳書名和書碼都沒有對齊;還有網友反映購買的《我與地壇》異味刺鼻,閱讀時感到不適。
更令人擔憂的是,童書和教材教輔也成為了盜版書的重災區。家長在為孩子選購圖書時,常常因為價格低廉而掉入陷阱。有家長表示,自己購買的兒童繪本與正版一對比,明顯看出是盜版,但商品鏈接上卻寫著“正版”。盜版教材教輔也層出不窮,不少學生因使用盜版教材而影響了學習效果。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的檢測報告顯示,盜版書紙張和油墨不達標,重金屬超標,對孩子生長發育會造成危害。這一發現無疑加劇了家長對盜版書的擔憂。然而,盡管盜版書問題如此嚴重,電商平臺卻似乎對此束手無策。
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曾批評某電商平臺縱容假貨橫行。事實上,不少出版社也曾嘗試在電商平臺上維權,但往往效果不佳。有的盜版店鋪被投訴下架后,第二天又換個馬甲重新上架;有的則干脆虛假注冊,讓執法監管部門無從查起。電商平臺在打擊盜版書方面的不作為,無疑為其提供了溫床。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判決書顯示,涉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權糾紛的案件中,約七成裁定賠償數額在1萬元以下,且九成以上判賠低于原告所主張的實際損失。電商平臺被判承擔侵權連帶責任的更是寥寥無幾。這一現狀無疑讓盜版書商家有了可乘之機,也讓電商平臺成為了沉默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