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浪潮中,特斯拉以其特立獨行的純視覺方案獨樹一幟,甚至不惜放棄毫米波雷達,這一決策引發了業界的廣泛討論。與國內眾多廠商和供應商采取的融合感知方案相比,特斯拉的路線顯得尤為激進。
國內自動駕駛市場普遍傾向于融合激光雷達、攝像頭與毫米波雷達等多種傳感器,以實現更全面的環境感知。然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卻多次公開質疑激光雷達的必要性,他認為,對于復雜的陸地道路系統,激光雷達并非正確的解決方案,而是“錯誤的路徑”。馬斯克強調,人工神經網絡與攝像頭的結合,才是自動駕駛的唯一正確通用方案。
特斯拉堅持純視覺方案的背后,是馬斯克對于技術理念的堅定信念。他認為,純視覺系統,特別是結合顯式光子計算時,能夠比雷達與視覺的組合提供更可靠的信息。在馬斯克看來,雷達與視覺感知的不一致性,常常導致系統難以做出準確判斷,從而增加了自動駕駛的不確定性。
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設計,旨在模擬人類駕駛員的駕駛過程。攝像頭作為核心傳感器,負責收集路況信息,拍攝真實圖像。隨后,視覺神經網絡將這些圖像重建為3D場景,由完全自動駕駛電腦進行分析處理,最終做出駕駛決策。特斯拉認為,人類駕駛完全依賴于視覺,道路設計也是基于生物神經網絡和眼睛的需求,因此,智能車同樣可以依靠視覺成為合格的駕駛者。
相較于人類駕駛員,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在視野范圍和反應速度上具有顯著優勢。車輛攝像頭的視野范圍可達360°,遠超人類視野。同時,計算硬件在反應速度上也超越了人類駕駛員,更重要的是,計算機能夠持續保持高效反應,避免了人類駕駛員可能因疲勞而導致的駕駛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自動駕駛市場正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一些廠商開始弱化甚至放棄激光雷達,轉而采用純視覺方案,如小鵬和極越等品牌。然而,也有堅持使用激光雷達的玩家,如華為,其在激光雷達技術的研發上取得了顯著進展。盡管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備受矚目,但激光雷達作為安全兜底的存在,在中高端車型上仍將長期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