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影像業巨頭東芝近日宣布了一項重大重組計劃,旨在通過精簡總部部門和優化人事結構,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效率。該計劃將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實施,東芝將原有的23個總部部門整合為13個,并同步推出一系列人事調整措施。
據東芝介紹,此次重組的核心目標是確保各業務部門能夠更靈活地制定戰略,同時實現總部的精簡,以最大化各業務部門的利潤。為此,東芝推出了一項針對職員和間接員工的提前退休激勵計劃,預計約有3500名員工將在2024年11月底前退休或被重新分配到集團內的其他成長型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東芝此次裁員主要面向年滿50歲的員工,采取自愿離職的方式推進。對于在11月底前離職的員工,東芝將提供額外的離職補償金以及為期兩年的再就業支持服務。這一舉措被視為東芝在退市后進行的首次大規模人事調整,也是其復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芝的輝煌歷史可追溯至1875年,其在醫療器械、家電、電氣、能源等領域都曾擁有巨大影響力。特別是在醫療器械方面,東芝曾是全球排名前列的醫療器械廠商,多次在醫學影像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然而,進入21世紀后,東芝的輝煌逐漸褪色。2006年,東芝以70億美金收購了美國西屋核電設備生產商,但隨后發生的核電站泄漏事件導致訂單取消,西屋電氣陷入高額虧損,東芝的整體業績也受到影響。
此后,東芝多次陷入虧損泥潭,為了改善財務狀況,不得不變賣多項優質資產。包括將圖像傳感器業務出售給索尼、將家電業務轉讓給美的、將醫療器械子公司出售給佳能等。2023年,東芝接受了由JIP牽頭的財團發起的收購要約,并于同年12月20日正式在東京證券交易所摘牌退市,結束了長達74年的上市歷史。
退市后,東芝迅速展開了復蘇計劃,其中裁員和部門整合是重要一環。東芝表示,裁員只是其復蘇計劃的一部分,公司還將對能源、基礎設施、半導體等子公司進行合并,并出售虧損業務。通過這些措施,東芝希望能夠實現經營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運營效率。
今年5月,東芝集團公布了退市后的首個公司戰略藍圖——“東芝振興計劃”,目標是在2026財年達成10%的營業利潤率(ROS)。為實現這一目標,東芝社長八木隆雄指出,首要任務是削減固定費用,包括實施必要的人員精簡措施,同時集中資源于更具成長潛力的業務領域。今年6月,東芝還宣布了一項高達6.4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旨在強化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競爭力。
隨著東芝業務結構的持續優化,其面向消費者的產品線正逐步縮減,轉而全力聚焦于B2B企業級市場。半導體業務正成為東芝未來發展的重點所在,東芝希望通過這些舉措,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