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最新動態中,小米昔日的明星人物“虎哥”——Hugo Barra攜手前谷歌及meta高管,共同創立了一家名為/dev/agents的初創公司,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這支堪稱“夢之隊”的組合,匯集了前谷歌Android產品管理副總裁Hugo Barra(虎哥)、前Android產品工程副總裁David Singleton,以及前meta負責VR、AR平臺開發的副總裁Ficus Kirkpatrick。
他們此番重聚的焦點,正是當前科技領域的熱門話題——AI。/dev/agents的目標,是打造一款面向AI智能體的下一代云操作系統,旨在打破現有AI工具的孤立狀態,構建一個能在不同設備間無縫協作的“智能生態”。
實際上,意圖在AI操作系統領域布局的遠不止/dev/agents。從谷歌、蘋果、微軟、OpenAI,到華為、榮耀、vivo、OPPO等國內外廠商,都已紛紛入局,展開激烈競爭。
回顧歷史,從個人電腦到互聯網,再到移動設備的崛起,每一次計算機技術的革命,都遵循著相似的路徑:硬件破局,軟件繁榮,而操作系統則成為定義新時代規則的核心。操作系統作為計算機的“靈魂”,通過一種通用語言,將硬件與軟件、開發者與用戶體驗緊密相連。
如今,AI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世界,而一個全新的AI操作系統,成為了科技巨頭們的必爭之地。以華為為例,其在Mate品牌盛典上發布的Mate 70系列,便以AI作為最大亮點之一,而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HarmonyOS NEXT(原生鴻蒙)的支持。
在AI操作系統的戰場上,玩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OpenAI、Anthropic等為代表的大模型廠商,他們憑借強大的AI模型,試圖打造更原生、更適應時代的AI操作系統和終端;另一類則是手機和PC廠商,如谷歌、華為、榮耀等,他們基于現有的計算平臺,以AI為核心重塑操作系統體驗。
隨著AI技術的不斷演進,操作系統的迭代升級也呈現出新的趨勢。不同于移動操作系統以觸控和APP為核心的人機交互方式,AI操作系統通過多模態的智能化交互,以智能體作為人機交互的橋梁,讓設備從“被動響應”轉變為“主動感知”,成為用戶的智能伙伴。
在最新的AI操作系統中,“智能體”正逐漸取代傳統的APP,成為新的交互中心。例如,榮耀MagicOS 9.0中的YOYO智能體,便能通過一句話完成復雜的任務,如“幫我組織一場會議”,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人與計算機溝通和協作的效率。
在AI操作系統的落地路徑上,存在著“改良派”與“原生派”兩種截然不同的寫法。以蘋果和谷歌為代表的“改良派”,選擇在原有操作系統架構上深度融入AI能力,通過一系列增量的AI功能來改造傳統操作系統;而以vivo BlueOS和華為HarmonyOS NEXT為代表的“原生派”,則從一開始就圍繞AI進行底層架構的重塑,以釋放AI技術的最大潛能。
“改良派”的優勢在于穩健,能夠無縫對接用戶已有習慣,承接原有的應用生態;而“原生派”則更具前瞻性,能夠更充分地釋放AI技術的潛能,適應未來更多復雜場景。然而,從頭設計也意味著開發者生態需要重新搭建,短期內難以迅速落地并產生效益。
盡管“改良”與“原生”的路徑選擇不同,但在當前階段,AI操作系統的關鍵可能并不在于此,而在于誰能更快、更準確地理解多模態智能化交互下的人機關系和交互方式。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兩種模式都將朝著同一個大方向前進,不斷迭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