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洛圖科技發布的一份市場研究報告吸引了廣泛關注。報告揭示,2023年中國市場的數字無線便攜麥克風銷量達到了473萬只,實現了5.2%的同比增長。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新型無線智能麥克風的銷量占比攀升至21.56%,出貨量高達102萬只,同比增長更是驚人地超過了400%。
洛圖科技在報告中還對未來市場進行了預測,預計至2027年,無線便攜麥克風的銷量將突破700萬只大關,未來三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2%。其中,無線智能麥克風的銷量將逼近390萬只,占據整體市場的55.6%,三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預示著這一品類將成為市場主流。
無線便攜麥克風并非新興產品,但長期以來一直是傳統音頻品牌的領地。早在1967年,森海賽爾便推出了世界上首個微型麥克風MK12,因其小巧可夾在領帶上使用而被媒體戲稱為“領帶夾麥克風”。隨著無線技術和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無線便攜麥克風從有線形態逐步演變為完全無線的形態,不再需要攜帶額外的傳輸終端。
然而,傳統音頻品牌的產品更新周期較長,以森海塞爾為例,其幾十年前發布的耳機至今仍在銷售。麥克風雖然更新速度稍快,但也以年為單位,往往三四年才會有新款發布。除了索尼,多數傳統音頻廠商早期并不重視無線技術,產品型號有限。缺乏競爭促使傳統音頻品牌不急于更新產品線,而專業無線麥克風市場規模較小,也難以吸引科技巨頭的關注。
轉折點出現在UGC網站如YouTube的興起和個人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無線便攜麥克風因其便攜性和雙手解放的特點,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短視頻和直播的推動下,無線便攜麥克風迅速走紅,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引起了其他深耕創作領域品牌的注意。
2020年,無線圖傳市場領導者猛犸推出了第一款無線便攜麥克風LARK 150;2021年,無人機巨頭大疆也加入戰場,發布了DJI Mic。自此,真無線的收音發射一體設計和可充電收納盒成為新品類的標配,新勢力的加入徹底激發了老牌音頻廠商的競爭意識。
2022年,老牌音頻設備廠商Comica發布了Vimo C系列首款產品,次年索尼也發布了ECM-W3系列,正式進軍無線便攜麥克風市場。盡管這些老牌廠商此前已有無線麥克風產品,但大多采用一拖一微型麥克風加信號發射器的搭配,兩者之間仍有有線連接。新一代創作者對更便攜、易用的真無線便攜麥克風更感興趣,銷量增長也反映了消費者的這一傾向。
在巨大需求的推動下,真無線便攜麥克風的產品技術迅速迭代。例如,大疆2021年發布的DJI Mic發射端重量為30克,最大續航5.5小時,而三年后發布的DJI Mic Mini發射器重量僅10克,續航卻高達11.5小時。
猛犸同樣如此,其2020年發布的LARK150奠定了后續品類的主要功能與設計,而2024年11月28日發布的LARK M2則以僅7克的重量和9小時的續航,再次刷新了品類重量下限。LARK M2小巧輕盈,可以像裝飾一樣扣在衣領上,最大程度減少對上鏡者的干擾。
盡管體積大幅縮小,但最新的無線技術確保了穩定性和連接距離的提升。索尼的ECM-W2BT在開闊場景下的穩定傳輸距離為200米,而大疆的DJI Mic Mini最長穩定傳輸距離更是高達400米。大疆和猛犸等企業還通過多項技術提升無線便攜麥克風的體驗,如全指向無線收音、多聲源錄制和主動降噪功能。
對于無線便攜麥克風的主要用戶而言,這些新功能和技術參數直擊他們的需求痛點,直接帶動了產品銷量的爆發。洛圖科技的數據顯示,降噪、高清音頻和超遠距離傳輸等功能出現后,無線便攜智能麥克風的銷量猛增。
消費者的選擇給老牌音頻設備廠商敲響了警鐘,因為新勢力下一步計劃將AI與無線智能麥克風進一步結合,使這類產品與傳統麥克風徹底區分開來。新一代無線智能麥克風的降噪性能顯著提升,并非因為物理層面的突破,而是得益于AI降噪算法的進步。AI降噪算法能從眾多雜音中更好識別環境噪音并進行針對性消除,同時識別并增強最近的聲源信息。
利用AI的降噪和聲源分析能力,無線智能麥克風廠商可以使用更高信噪比的麥克風,提升音頻數據的碼率,滿足更專業的錄音需求。AI在無線智能麥克風上的應用還包括即時生成字幕、方言識別和實時翻譯等功能,為直播觀眾提供更好的體驗。借助AI的語義理解和任務規劃能力,大疆的無人機與DJI Mic系列產品有望組成AI拍攝組合,通過語音操控無人機。